Dr.liu-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关于结果结论 P18-P20 P38 P39

→笔记来源bilibili-up主:北美老刘ResearchTIPS

P18 结果.讨论和结论的写作要点

Results-说明文  1.是基于数据的事实,不附加观点。2.少用转折,简单句型,易于理解。分类清晰,分层分段分明,突出关键数据,适当均衡。3.结果要与内容和方法一致,文字要与图表一致,文字总结描述。4.不做比较,解释与比较放在讨论。5 可以提出他人研究结果。

Discussion-议论文(归纳、演绎、追溯因果) 不要重复描述,选关键结果深入分析,得出有意义推论+文献+个人观点的推论,imply indicate suggest 。对别人的引用,以及我们自己结果的分析都可以作为推论的论据。结果的讨论涉及的三种比较,预期目标(与预期不符的解释,根据本期研究指出局限性),相关文献(创新点,优势),长远目标(对长远目标的实际贡献,理论意义,使用价值,推广前提)

Conclusion-议论文 1.突出亮点(结论或方法) 2.指明方向(局限性、尚未解决的问题,未来方向)


P19 讨论与结论的逻辑架构

讨论通常也要分段,不过根据讨论论点的重要程度来写,先重要的,核心元素:【我们支持的主张--一句主题句】-我们的逻辑理由-证据“可以是本次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引用文献出处”。一个段落,一个理由。各个段落之间应该有逻辑关系,因果、递进、转折、最弱是并列。(用头尾连接词,In addition, Further more,Therefore, However...)多条结论为表示清晰,可在每条结论前加小标题。最后指向一个段落:作为结论。

归纳 or 演绎

思考:结果→初步结论→回推讨论,寻找证据

严密论证写作:研究结果→理由→结论


P20讨论和结论的四个方向及句型

1.解释(Interpretations): (Why)

从符合预期的结果 提取归类性知识

从意外结果中 各种可能原因的解读


2.延伸(Implications):(So what)

本次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连接之后产生的最大效益是什么

找出1→2可能存在的因果递进关系,就是说出好故事的基础。(切忌宽泛、浮夸)


3.局限(limitations):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为了增强可信性,可以被读者接受的局限,否则应该克服了这些局限再做解答

目标、方法、结果


4.建议(recommendation):与长远目标的距离--凸显大局观和要与自己的研究关联,要有可行性,否则损害作者的专业性。




--

P38--结果到结论:用三种思考方法

(多方向,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

结果和结论的区别

结果通常是基于数据的客观事实,结论通常是对于结果的个性化解读。

1.多方向的思考

即从结果出发,向不同的思考方向发散和延伸产生观点。

向上的方向:是对结果进行理论化、抽象化的分析,结果与其他例证结合,一般用归纳的逻辑。

向下的方向:是把结果与更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尝试获取在具体情况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般用演绎的逻辑。

向前的方向:是指往前思考结果的原因,可以用溯因推理和归纳推理。

向后的方向:是指往后思考结果的后果,可以用演绎的推理推出必然的后果或者用归纳推理估计可能的后果。

但未必都是有意义的。

2.多角度的思考(进行筛选观点)

即从不同的视角来对我们可能得出的每一个观点进行评价与分析。

正反面思考:对于一个新观点,我们不仅要从正面思考它的价值,也要从反面思考它可能的漏洞与风险。

多立场思考:在分析一个观点的利弊与影响时,我们需要从不同立场来看待这一观点。

逆向思考:从一个观点的相反面进行探索。(电与磁-发电机的发明)

3.多维度的思考

空间维度:系统思维

时间维度:动态思维

结果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着重分析结果内部不同要素的关系

认知系统的三个领域:

已知的已知

已知的未知

未知的未知

可以体现在论文结论中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中进行论述。

时间纬度:动态思维

把结果放到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中,考虑各种现实和未来的可能性。

三种思考方法可以使我们得出许多结论,我们要筛选出最有价值最重要的结论,同时也可以据此修改结果中的论述。

P39--用创新思维升华结论

1.从结果出发【发散式思维】

发散式:打破常规,寻求变异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随机性,叛逆性

同步性,综合性,非线性突破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随机的连接、加减、组合、移植、替代

2.从读者的需求出发【聚合式思维】

需求是创新之源,发现真正的需求,才能找到有价值的创新方向。

3.发散和聚合都需要

发散式思维要求我们要博学广识,摆脱束缚,凡事多质疑

聚合式思维要求我们培养战略的眼光,凡事多探求本质

要善用批评性思维,多问果真如此吗,多问为什么?

------------------------------------------------------------------------------------------------------------------------------------------------

仅供学习参考,禁止转载,所有权归原视频者:北美老刘ResearchTIPS所有,侵权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