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说了太极拳弓步的一个小要求。对于弓步时,屁股要沉下去,同时后腿能蹬直,这也不是短时间能练出来的。有朋友说他能做到,有朋友说做不到。做不到很正常,做到的朋友可以出门试一试,您一个掤别人应该已经推不进来了,同时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对方推过来的力量可以传到脚底,至少可以传到小腿部位。
温哥华的拳友捧场,说我倒了点干货,并从网上找到了吴文鑫老师的拳架视频,我在这里也一并推出。这个拳架是不是一点也不好看?我估计吴老师如果去参加拳架比赛,成绩会不如我。
和很多人练拳满脸神气、劲头十足,还要装模作样发发劲相比,吴老师的拳架就是平淡无奇的。虽说拳架平淡无奇,推起手来,神奇就出现了,很多人在吴老师面前是站不稳的。吴老师还可以一边推手,一边讲解太极拳论,什么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什么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等等等等。一边说,一边推手时演示给大家看,所以我常说,我是用嘴说太极拳论,吴老师是用身体说太极拳论。
说到太极拳论,我们再来读读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其实王论中写怎么练拳的话并不多,只有什么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等不多的几句。而很多是关于推手时的描述,什么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其实还都是高手对低手的情形,当你还是一个低手时,你会发现,想走也走不了,想粘也粘不住。什么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时时都是手忙脚乱,那还顾得上缓急啊!
所以,我一直认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对于实际训练的意义并不大,但我还是非常推崇这篇拳论,因为这篇拳论描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作为训练细则,这篇拳论显然不太合格,如果作为一个高水平的标准,我觉得非常合适。就像我们不能拿中学生做几何作业的直尺来丈量中国到加拿大的距离一样,在太极拳训练中,我们也需要一把大尺,而《太极拳论》就是这样的一把大尺。
吴文鑫老师的拳架其实也是不容易练的。我曾经在吴老师面前,严格按照吴老师的要求去打。打到第一个十字手,已经浑身湿透,双股颤栗,根本打不下去了。要知道,那时候我已经学拳两年,到吴老师那里也已经一年多了。对于吴老师这种练法,我认为现代都市人是吃不消的,而没有一定训练量,太极拳根本难进寸功。
于是我后来即使练吴老师的拳架,也做了些改动。当时改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功力不够,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希望一开始我就做到练太极拳的另一点要求,这个要求我认为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