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玉堂这三个烫金的大字对很多老一辈人来说,显得特别的亲切。这是一家开了近百年的药铺,给无数人带去了健康的希望。
就算是西医东渐的现代,浦玉堂代表的传统医学依然吸引很多人,让他们对老祖宗的医术笃信不已。
朗诗雅每天上班都会从浦玉堂前走过,有时候看着那金灿灿的三个大字,以及坐堂的老医师,心里有说不出的味道。
如果不是父母的反对,说不定当年她就选了中医,毕业后就能到浦玉堂上班呢!但是这个念头也就一闪而过,再往下去想,自己的性格可能还真不适合当个中医。
在市区嘉里中心的27层,有一间专属于朗诗雅的诊疗室,而作为公司的首席医疗官,她算得上是业内首屈一指的专家。
她的专业,是心理咨询师。
朗诗雅符合很多人对于心理医生的期望,美丽,优雅,在聆听患者倾诉的时候始终面带微笑。
很多患者坦言,在她还没有说话的时候,这些患者的心理就已经开始得到慰藉,情绪好转,那颗本来将信将疑的心慢慢改变了。
她的语言是丰富的,她的表情是专注的,她的眼睛里好像有流光溢彩的东西,她的语速是不疾不徐的,她的音调是沉稳的,在患者面前,她完完全全能把控诊断的现场,一种无形的气场把她烘托的无比专业。
往往这个时候,患者就会向她敞开心扉,诉说心底最隐秘的事情,很多事情,大多数都是平生第一次向别人倾诉。
没人知道朗诗雅在倾听的时候,心里是多么的兴奋,这就是她对这个职业乐此不疲的原因。
很多人向她倾诉的故事,远远超过现在影视剧里的作品,它们更真实,更离奇,更荒诞,甚至更幽默。
作为心理医生,她明白对于患者讲述的内容,要不带情绪的去接受,用专业的技能化解他们的心结。
但是朗诗雅还是不由自主的对这些故事着迷,甚至有时候还在心里给他们鼓掌、喝彩。
她是一个佛教徒,每次进庙烧香,她都会向佛祖坦言:我这算不算是一种罪孽?
直到有一次,她在山门遇到方丈,把她自己的迷惑说出来:作为心理医生,有时候把患者讲述的事情当成故事,这样是不是违背了职业操守?
老和尚心里明白,很多施主自己心里其实都有答案,找他的原因,更多的是要得到一个原因,至于这个原因是否恰当,是否契合,倒也不是最重要的。
朗诗雅看着方丈在那里思索,她渴望方丈接下来的话能让她有所解脱,只见方丈用手指着一个扫地的小和尚,对着她说:施主看这个小娃娃是否可爱?
朗诗雅不有自主的点点头。
“施主应该知道,小和尚的父母把他们送到庙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吗?”
朗诗雅有所耳闻,很多信佛的父母会把孩子在假期送进庙里,是为了体验一种朴素的生活,也是让他们与佛结缘。
“亲近佛法!是吗?”
方丈点点头:“没错!可是施主觉得,我看见这些孩子想到什么吗?”
朗诗雅觉得好奇:“大师应该是觉得这些孩子都有佛缘吧!”
方丈摇摇头:“我每次看见他们,都会想,一个孩子身后就是一对父母,一对父母身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后面就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后面就是一个社区。如此推下去,我这山门的香火钱应该会多些”。
朗诗雅想不到老和尚居然这么市侩,算得都是俗人的便宜。
和尚似乎对她的反应并不吃惊:“我这样一想,就觉得佛法果然广大无边,跟一个孩子结下佛缘,就跟一个社区结下善缘,最终山门也能被滋润和供养。对这些孩子,我的慈悲心就更重了。”
“我想,施主对那些患者,恐怕也是如此。”
朗诗雅本来想说:“我可没像您那样算计”,可是她还是忍住,双手合十,向方丈道别。
下山的路上,她心里咀嚼这老和尚的这番话,又觉得有道理。
虽然内心里,她没有从一个所谓专业的态度来聆听患者的讲述,但是归根结底,她对故事的着迷让那些患者感觉到了一种被关注,被在乎,而这个态度,对于心理医生来说,是一切诊疗的基础。
朗诗雅目前还是单身,周末就回父母家。在饭桌上,她跟父亲讲起方丈说的这句话。
父亲说:“那个老和尚洞察人间的本事非常厉害。
你爷爷当年遇到事情,去山上问他师父,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和尚,在旁边插了一句话,让你爷爷茅塞顿开。”
朗诗雅没想到自家跟那个方丈还有这样的因缘:“他给爷爷说了什么?”
“他告诉爷爷,天下大事,要顺势而为,兴也勃,亡也忽。一件事,不能算计某个人,而要算计几代人。”
“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你爷爷就接受了公私合营,浦玉堂这个牌子一直开到现在,这也真是几代人的算计了。
你爷爷后来更是让我把孩子的姓改成母姓,就是想让后人不要吃老本,自己去开创一番事业。这也算是对你们后代的算计,一味的躺在祖宗的基业上,其亡也忽焉呀!
“所以,这就是当年你们反对我学中医的原因吗?”,朗诗雅好像明白了什么。
“那当然不是了,主要是因为我们觉得你这个长相和气质,更适合呆在写字楼的办公室,而不适合当个坐堂的中医师。”
不知道为什么,浦会远被自己的一番话逗得哈哈大笑。
朗诗雅听了父亲的话,觉得父辈们太有眼光了,而和尚的话,更是影响了他们几代人。
选择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他们治疗,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想到这里,朗诗雅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