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家长对于孩子最应该关注什么?
先说结论,家长们最应该关注是——孩子习惯是否养成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好好解释一下。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见到有些家长觉得一二年级的内容太简单了,所以就对孩子们不上心。
结果开学刚3周,发现自己被约找老师谈话。
家长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
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在家“乖巧”的孩子在学校完全不认真听讲,作业也完全不写。
可是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对所学的知识都知道啊,她对照课本问孩子的时候回答得很棒呀!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是稍微有一点调皮,为什么表现会如此差。
可实际上家长不了解的东西在于一二年级的内容都很基础,孩子只要稍微有生活常识或者在幼儿园简单学习过,那么知识都是知道的可是知道归知道。稍微了解教育的人应该懂,孩子在小学所需要掌握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数学内容上,你的孩子知道数字,会数数。
那你的孩子能落笔写吗?
你的孩子能看图片,然后把图片中具体的物体的数目,抽象成数字吗?
你的孩子能不死记硬背加减法而是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吗?
在教学对象上,孩子在六七岁,的确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调皮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每一名老师对于这个都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调皮不是不学好的借口。
别的调皮孩子下课疯闹,好动,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跟着老师走,与老师积极互动,作业完成的非常棒。
你的孩子下课疯闹,好动,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不跟着老师走,不与老师互动,作业空白不会做。
那这中间的差别在哪里?
很简单,就是习惯。
有着良好习惯的孩子,不单单知道知识,更进一步理解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
而习惯不好的孩子,只知道知识,没有理解知识,更不会运用知识。
义务教育尤其是一二年级阶段学的东西,非常简单。只要是智力正常和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孩子,这些都可以很快地理解。100分的卷子平均分95以上都是常态,100分很常见。但是一到3年级马上分数一下子就拉开,这其中就是不同孩子习惯不同,习惯好的马上能理解难的内容,而习惯不好的马上无法依靠之前的经验就跟不上。
所以一二年级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习惯。
在学校老师们会进行纠正,会进行引导,但是事实上,我所知道的一个班正常的是50多个孩子,甚至有60或70个孩子。一二年级主要就语文和数学老师,2个老师完全无死角地纠正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细节,这个是无法做到的。
如果有机会我会出一期简单介绍一下老师的工作,在这里我就不展开只简单说明一下。除了管理孩子,老师还有其他的杂事,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堂课老师都要精心准备即备课,这些都是要花大量时间。所以我所见的一般老师只能纠正孩子们明显的错误习惯,保证整体的良好,无法深入每个孩子的每一个习惯,那这就需要家长自己来帮助孩子,同时一个习惯的养成不单单是在学校,更要在家保持,这样才能让习惯真正养成,所以也需要家长的协助。
所以只有家校联合,孩子才能变得更好!
再举个例子:
也有调皮的孩子,也是上课不听讲好动,作业空白不会写。但是我与家长合作,在学校规范他的习惯,让家长在家也规范他的习惯,结果只3周,孩子的行为习惯肉眼可见的改变,作业也从完全不做,到做的不好,到做的的非常好,最后上课从不理睬老师到积极参与课堂!
所以只有这样通过对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在低年级好好打基础,给孩子建立信心,让孩子面对问题谦虚谨慎,最终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遇到难题和面对挫折时勇往直前!
而这个习惯是方方面面的,不单单是学习习惯,更是行为习惯等等
那家长关注的点其实不用那么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
1.生活习惯包括
孩子们的作息,对于6-7岁的孩子,睡眠要充足,晚上9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对于发育是最好的。
孩子们的吃饭,孩子正在长身体的年龄,就要学会好好吃饭,正确的使用碗筷以及不挑食。
孩子们的卫生,孩子们的免疫力很差,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便往嘴巴里面乱塞东西,保持身体的整洁干净:洗头,洗澡,刷牙,洗脸。
孩子们的待人接物,对老师,对父母,对陌生人,对待事情,对待突发状况,应该怎么做?这些都需要让孩子记住!
2.学习习惯(老师会教,但是孩子们的注意力时间很短,动作容易变形,所以需要不断提醒和强调,孩子在家就需要家长的辅导)包括
孩子的握笔姿势,手离笔尖一寸远,如何正确的握笔。
孩子的坐姿,背挺直,坐端正,胸口离课桌一拳远,眼睛离课桌一尺远。
孩子的预习复习,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很重要,预习和复习,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更深入的学习方法在高年级进行教导,低年级孩子还是养成以最简单的开始)
孩子对作业的态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当然目前双减政策下一二年级没有额外的课外作业,老师安排的一般都会在学校里完成。但是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