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珍妮佛老師聊到,台灣和內地學生對於珍老師的授課方式接受程度之差異,如同老師說的,也許內地因人口眾多,要爭出頭必須是要很激烈、很敢,或恐稍一猶豫機會就錯失掉,因此在學習時也比較有(相對於台灣)想學好,儘速能為我所用的企圖心。
而台灣學生,則是長年對於所謂的身心靈課程,有一種我是在沈重的工作、人生之餘來找舒緩輕鬆療癒的,或是我來認識一下這門知識,或可為我加點分數。對於是否將來能拿出來成為主力之用,倒是沒有太強盛的執著。
不是沒有例外情況,小牡羊只是以自己與台灣和內地學生上課時所感受到的差異而論。並且這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影響,那就是珍老師對自己的定位。
小牡羊猜想,當年珍老師一開始教學,或多或少順應、隨順著台灣一般人對身心靈課程的認知,讓眾人對生活智慧知見有個正向認知的使命感大過讓學生真正能學會活用它的使命感(也受限於教材未出);相較於現在,從過去累積更好的教學方式,尋突破,雙軌並行,是因緣俱足也是自己的圓熟成果展現。
回看小牡羊自己在漫長的《珍妮佛說書紅樓夢vs生活智慧漫談》課程裡的轉變,一開始自己給自己的定位是:如果被點名,反正什麼都能說點,也不怕講不出,自也無所畏懼。以熏習的心態:我想聽聽別人說什麼、我想泡在這個舒服的課程裡學習。(紅樓夢真的很舒服嘛!)
直到某天不用至公司上班、不至珍妮佛台北教室現場上課,多出來的各種交通往返時間,突然覺得自己比其他同學多了份餘裕,可為這個課程多付出些什麼,於是題綱裡的問題不再只是簡單想過,而是認真的好好思索。當舉手發言不再只是淺顯的感知語言,學習自然上升到另一種格局。(夢初醒階段)
然此時的心態是「該為這個課程多付出些什麼」,潛台詞:老師這麼辛苦的準備這個課程,我也應當給出熱忱。在這個給出收穫的過程裡,也許為了給出更多、為了刺激他人不同觀點而更認真的以自己能想到的看法來給出,也許為了日後翻看讀本時能看到當時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的成熟度落差,漸漸的,慢慢的轉變成了為自己想達成的目標在努力。(不知不覺清醒了)
如今課程進度已入最後一冊讀本的階段,想著的是這樣的學習機會終來到尾聲,雖說可能要到18年才會上完,然實際也不過剩十多回內容,不好好珍惜怎行?就是未來還有類似課程,不會是同一份心情、同一份人生閱歷、同一群學習夥伴,人生難得啊!
若說一位老師在自身定位的影響力上足以大大的影響學生,那麼當這個老師是你,學生也是你,這雙重的定位,怎會不為你帶來雙重綑綁或雙重揚升呢?
所以小牡羊想說的是,自己對自己在任一環境裡的定位,不是說那個定位是好或壞,而是不要只安逸於初始定位,永遠對「定位」保持一個向更高的目標提升的渴望,並透過自己去實踐它,所獲得的絕對超過初始定位能想像。
因為未知,才具有無限的力量。
台北的小牡羊
矢志喚醒眾人心底潛藏的至純智慧,以善知識結天下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