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鸿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个人用柴灶烧水,眼看水就要开了,但是柴灶里的柴也即将烧尽,火苗也即将熄灭。他的朋友说:“我去拾些柴再添到灶里。”他说:“等你拾柴回来,火早就熄灭了。我把壶里的水倒出来些就可以了。”果然,水随即就开了。
人生亦是如此。每个人对待自己的生活往往只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加法人生:就是把工作、生活各类事项安排的满满当当,总是觉得事情做的越多越好。但是最终在工作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生活上也是搞得纷杂无序,结果弄得身心俱疲。还有一种是减法人生:用勇于放下和敢于失去的方法,为自己的人生减负,佛言:“放下”并不是“放弃”,“放下”是寻找机会成长,“放弃”是寻找地方逃避。智者懂得放下,愚者只会放弃。
人生是一次艰难的航行,决不会一帆风顺。当必须放下时,就果断地放下。放下不是恶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而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是一种拾级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漠然。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下,才能有所寻求。生活中大凡懂得放下的人早已破茧成蝶,重获新生。陶渊明放下对功名的渴望,独善其身,才有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司马迁放下了宫刑之辱,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陈景润放下了别人眼中的“享受生活”,而在枯燥乏味的数字里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把人生规划的太满,会让我们在纷繁忙碌中丢失自我的幸福。叔本华说,幸福来自内心的平和。凡尘中的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有些不愉快的情绪也会在心里安家落户,它时刻让我们萎靡不振,毫无幸福可言。所以,心灵的房间,每天需要扫地除尘,才会让蒙尘的心变得亮堂;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才会让快乐就有更充足的空间。钱钟书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倘若你觉得快活,并非全由于澡洗得洁净,花开得好,或许菜合你口味,首要由于你心上没有挂碍。”是啊!人生起起落落,有多少事咱们可以主宰呢,一切皆有定数。不如我们顺从其美,放大你的格局,移开牵绊,遇事不苛求、不责备、不纠缠,学会情绪上的断舍离,做到心灵上的极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活得快乐;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方可收获从容。
人生需要的正是这种极简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学会适度放下,为自己生命的行囊减负,为自己的人生留白,减缓脚步,遇花赏花,遇景观景,给自己一个闲适的心灵空间。只有这样,人生才会轻装前行,更有意义,更有幸福感。
一念放下,心境安然。丰富变幻的人生,多姿多彩的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