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3年第4次周复盘。本周关键词:一直在路上。
一、回顾
1、本周内容
01 反思日记写了7篇,平均每篇都在2500-3000字;
02 简书7篇,公众号4篇,其他同步;
03 骑行2天,每天各90分钟,100个俯卧撑;
04 读书3本《巨人的工具》《认知红利》《我真的很棒》,星球和公众号优秀文章N篇;
05 做了一份假期计划和未来工作计划;
06 陪伴家人,带孩子去了一次游乐场;
2、上周目标
01 每日反思每天记录;
02 简书等平台日更7篇;
03 公众号不少于篇,其他平台同步;
04 读书1本书,重点写flomo卡片;
05 看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重温“希望”;
06 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为假期后的工作做足精力和状态准备;
3、完成情况
除了电影之外,其他目标任务基本达成。每一天进步哪怕一小步,积累起来总能实现一大步的跨越。继续坚持。
二、收获
1、清单,要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仅仅保存在纸上
这周在读《巨人的工具》和《巨人的方法》时,深刻感受到,通过把牛人的方法和观点提炼出一份践行清单,通过找出共性的成功要素,从而通过大力执行,是非常好的一种像素级模仿方法。
虽然在努力面前,方法的重要性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定好的方法策略作指导,那么很多情况下的努力都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就好比读书和写作,大家都知道读书和写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状态和思想,甚至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于是大量读书,大量写作,但是并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只是盲目地读和写,不管不顾质量如何,也不管收益和改变如何。
长此以往,会给自己造成一种伪勤奋的假象,觉得自己足够勤奋,就应该获得足够的回报。
其实未必。
《认知红利》 中提到,我们这个世界是镜像的,是由确定/不确定和光明/黑暗组成。
只有当我们在一个能力范围内,且是自己熟知的领域时,才会努力做到A,从而自然而言得到B,比如刷题考试等。
但是如果是我们熟知,却不是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或者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范畴,那就未必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回报,比如你努力读书写作,就一定可以获得影响力吗?
同样未必,因为这后面很多事情已经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这就需要掌握一定方法和策略,才能让自己更好理解这个世界。
只有当你理解了一些事,掌握了一些认知,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更多是不确定性比较多时,你就不至于因为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回报,而感到沮丧和迷茫。
具体应该怎么去做?
不妨多看看一些牛人的传记或者介绍牛人的文章,甚至牛人写的一些书中介绍的方法,把他们关于对待人和事的方法、思考方式、做事方式、做事原则等统统摘出来,做成一个清单表。
把清单打印出来挨个去执行,只有当把这些内容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时,你才能知道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得好。
从知道到做到,有着巨大的鸿沟。
不要以为你能看到别人的成绩和显而易见的方法,就觉得你自己也能做得到,一旦拥有了“不过如此”的念头,那大概率你已经输了。
不要被你大脑的满足感欺骗,看到别人的成绩和方法,要保持小心和警惕,要告诉自己,想要用这个方法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方可,而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
只有行动才能克服一切。列出的任何方法、清单,也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会发挥威力,产生价值。
2、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负能量在你身上停留
整个假期里,深受楼上孩子噪音干扰,虽然是白天,但经常被咚咚咚跑跳的声音打断读书思路,让人烦躁。
有时候甚至想去提醒他们一下,但是有时候一想,大家都有孩子,再说也是假期里,只要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太过分,就随他去吧。
况且自己家的孩子也有时候会出现各种掉玩具、跑几步的情况。大不了可以用写作来代替读书去梳理思路。
经过这么一想,反倒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对抗情绪了。
假期看过一本书《我真的很棒》,也让我找到了自己改变情绪的一个方法和思路。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书中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多年的咨询经验总结而成,非常受用。
里面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一个人的愤怒是有流动性的,即从强者流向弱者。
父母强势,所以愤怒流向孩子,孩子的愤怒无法倒流,只能继续往弱者流动,就会出现虐待小动物现象。
领导强势,就会把愤怒流向员工,而员工的愤怒无法倒流,就会流向自己的父母。
自然界同样如此,愤怒都是从强者流向弱者,无法倒流。这也是自然规律之一,高能量态总是向低能量态流动。
这个观点给了我什么启发和思考?
当不得已接受到愤怒源泉时,一定要想办法去消化掉。
面对愤怒,一般会有这么几个感受和态度:
委屈;
怼回去;
回避;
消化;
这也是情商从低到高的顺序。
对我而言,经常做的是回避,即避免与人发生冲突或者矛盾。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但是经常会把一些负能量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时间久了,性格也就变了,变得有些软弱,这样不好。
最好的方法就是:消化。
让愤怒经过自己,但是不停留。
如何让愤怒经过自己而不停留呢?
首先要做的是修炼自己内心,拥有看透一切的格局和眼光,不跟一些琐碎的事情进行内耗。
其次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用太极借力打力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状态,别人抛过来的情绪,不要认为是针对的自己,尽量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最后不要总是活在别人期待里,人要活得自在和自由,就要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天天盯着别人的生活。
别人生活的再好,那也是别人的,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把自己这种负能量情绪和别人抛过来的愤怒,要快速抛出,不要在自己身上做太多停留。
这才是高情商的表现,也是高情商的人应该拥有的人生格局和人生态度。
虽然话是如此,就像写作一定要实践一样,人的情绪也并非一定可以完全解决。
更多需要增强自己内心的正能量流动,才能化解一切执念。
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通过自己的内心修炼,通过积极改变自身,才能一点点改变自己。
人应该先跟自己做一个和解,承认自己的一些无知和怯懦,才能知道接下来需要做的内容。
3、每天记录自己,给自己建立一个时间银行
在没有写反思日记习惯时,每一天都过的稀里糊涂的,假如回忆上一周某一天发生了什么,可能真的想不起来。
今天在翻阅上一周的反思日记时,发现根据每天写的内容,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当时的情绪,都很好的勾起了当时的记忆。
感觉记录自己平时的日常,就像给自己建立了一个时间银行,翻开某一天的文字,就可以清晰回忆出当天的所思所感,这种感受真的太奇妙。
或许这也是很多大佬都推荐写晨夕日记的理由之一吧。
我是如何写每天的反思日记的?
在云笔记中建立了一个文件夹,用编号注明每一天。
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写反思日记,先简单复盘一下昨天做了哪些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内容。
再对这些人和事对自己产生的思考进行记录,搞清楚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和下一步的行动。
最后列出当天要做的重要三件事。
因为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以写起来非常快,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通过每天早起做这件事,让我开启一天的工作,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节奏感和读写仪式感,就像一个开关一样,打开这个开关,一天的状态就开启了。
刚开始时,每天只能写500多个字,现在基本上稳定在2500-3000字左右,大概1个小时即可完成。
通过这个内容,让我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也不断锻炼自己的写作手感,虽然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但至少敢于面对这件事,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和进步。
三、不足
本周最大的不足是发现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
假期中,会有各种各样计划外的事情出现,这势必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一旦节奏乱掉,后面的很多思路都会断,也会影响到情绪。
归根结底是没有时间管理意识和存量意识。
时间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应该是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效率,这才是重中之重。
就比如写作这件事,如果每天状态不足,效率不高,本1个小时的内容,拖到2个小时才完成,后面很多事都会跟着顺延。
这时如果出现意外因素,大概率要整体垮掉,这是必然的一件事。
同时,为了配合自己的每天日更写作,就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存稿才能应对不时之需,不可能保证每天都能坐在电脑前写作。
中途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因为亲戚走访原因,整体计划打乱,断更一次,进而影响到后面的安排。
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源都是因为时间精力管理不到位和没有存量思维导致。
想要解决这件事,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怎么提高?
设定截止时间。
每件事都去设定一个截止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就紧盯眼前这件事,把qq、微信、网页统统关掉,不要被外界干扰。
只有把这件事做完,再去进行下一项工作,一次次锻炼这种能力,才能成为习惯。
同时在状态好的时候,加大写作力度作为自己的存稿,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调整自己的精力状态去改善时间管理的尴尬,通过储备一定的存量文章去填补可能出现的意外空缺,这是接下来的一项工作和任务,要重点关注。
四、计划
下周计划:
1、完成1月份复盘;
2、继续每天反思日记,增加日课内容;
3、读书2本,重点是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4、骑行5天,每天早晚不少于90分钟,每天5组俯卧撑;
5、开始建立写作社群星球,坚持日更;
6、梳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部分内容重点突破;
7、各平台文章发布不少于5篇;
五、总结
本年底第一次复盘时写过,《肖申克的救赎》里提到: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只有一个人不断在路上行走,才能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累了可以休息,低头久了可以抬抬头,但是都不要就此躺下不走了,那样就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