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爱恋,像大自然的蝴蝶喜欢花儿,羊儿喜欢草儿,树木喜欢阳光雨露一样自然而直接。
班里转来一位女孩儿,高高的马尾辫,长长的坠在脑后,李阳一抬头,就会被吸引。
这个女孩儿李阳熟悉又陌生。她的家离他的家不远,幼儿时期两人肯定在一起捉过迷藏,玩过泥巴。只是女孩儿小学一年级时跟随做生意的父母去了县城,一去就是两三年没有见过。
两三年,在一个嫩芽儿一样的孩子身上,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年级刚开学,女孩儿转学回来了。
看到女孩儿被老师领进教室,正跟同学打闹的李阳呆了一呆:这个女孩儿我见过,可记不起来。
等到老师告诉同学们她的名字,李阳还是没反应过来。
老师把女孩儿安排在李阳的正前排入座,回到座位上的李阳坐了下来,女孩回眸一笑,“你不认识我了?我们住的很近,小时候总在一起玩呢。”
李阳恍然大悟,看着女孩笑吟吟的模样,第一次慌乱的不知把眼光投向何处。
李阳是个调皮捣蛋的男生,老师很为他头疼。他爱与男生打斗,爱揪女生的小辨,也会把虫子放在同学身上,看着对方哇哇大叫,然后说是死的,不咬人。
女孩儿很文静,总是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回答问题倒是很积极。下课了,她不像好多女生一样在校园里疯跑、跳皮筋、踢毽子。大多数时候,她站在操场的一角,静静的看同学们玩闹。
刚开始,是因为她与同学们还不太熟悉,时间长了,她还是很少像其他人一样玩耍。
李阳的目光不止一次的越过身旁一群跑来跳去的同学,向不远处安静的女孩儿望去。
有一次,他忍不住把一个沙包掷向她,她没提防,被砸个正着。女孩儿摸着脑门儿,满脸通红,同学们哄然大笑。李阳正在得意,却看到女孩儿向他投来的目光,虽然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李阳还是感到了严厉。
李阳突然感觉自己挺没劲的。
上课时,李阳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被老师拎到门外,他知道女孩儿并没有告状,心里更是没趣。
放学了,女孩儿走在前面,李阳跟在后面,之前虽然两家离的近,他们却没有同过路。每到放学后,李阳总是跟一帮小伙伴儿在村子里或田地里疯着玩儿,从来没有准时回过家。
那天,他跟在女孩后面,女孩快走,他也快走,女孩慢走,他也慢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女孩回头看到是她,终于狂奔回家,惹的路旁的土狗一阵狂吠。李阳捡起一土块儿扔了过去:‘’叫什么叫?‘’
此后几天,李阳见到女孩总想说些什么,可是女孩儿总躲着他。李阳盯着女孩的马尾辫,心头晃啊晃的,有些不安。
突然有一天,在学校附近农舍的外墙上,有同学发现了好几行白粉笔写的话:李阳喜欢XXX。XXX就是女孩儿。
一时间全校沸腾,女孩再一次成了校园里的焦点,当然还有李阳。
小伙伴儿捅着李阳的胳肢窝儿,让他老实交待他是不是真喜欢女孩儿。李阳一边躲闪,一边笑着说:‘’这是谁在造谣啊,我怎么会喜欢她?‘’
女孩儿气的趴在桌子上哭,下午老师就把她调坐到第一排,离李阳远远的。
墙上粉笔字的风波过了一两个月才慢慢平息。
李阳爬在课桌上,眼前空空的,他把目光投向窗外,依然什么也没有。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校园里混着,可眼睛却会在一群人中敏捷的找到女孩儿,然后迅速离开。
女孩儿学习成绩很优秀,一个学期下来,已是年级前三。她已经有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都是女生,她们在一起玩,一同离校回家。还有一个男生,也是年级前三,女孩儿喜欢和他讨论学习问题。
有一天,那个男生的新华字典不见了。因为那时字典是金贵东西,男生平时放学总是把它带回家,上学再带过来放在课桌抽屉里。这天体育课后,回来字典就不见了。男生急的头上淌汗,问了所有同学都说没有看见。
老师调查了几天,甚至把那天生病的李阳都抓来问了一遍,也没有找到是谁干的。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女孩儿可怜男生,总把自己的字典,也是班上唯一的字典借给男生使用。
没过多久,李阳拿着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拍在男生的课桌上:‘’我说你一大老爷们儿,不能总找女生借东西吧!我妈给我买了本字典,我又不用,喏,你用吧,到考试时多让我抄抄答案就行。‘’
男生欲拒,可又不敢回家给家里要钱再买,就犹犹豫豫的接下。
从此,他成了李阳的朋友,自然就与女孩儿疏远了。
女孩儿学习很刻苦,她的书包里装满了书。她的书包不是妈妈缝的,而是在县城买的一个红色帆布书包,斜挎的那种。书包重的把女孩一个肩膀压的有些倾斜。
妈妈有一天对她说:“你把书放家里些吧,书包太沉,会把肩膀压歪的。以后你还要换着肩膀背书包。我都没注意这事,还是李阳看见提醒了我。真的个细心的孩子。”
女孩听到妈妈的话,忍不住说:“你可别理他太多,他可赖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