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和姚老师的交谈中,她从当前的个案谈到我头晚的那篇文章,表示很赞同关于学业生涯各阶段性教育侧重点的说法。
姚老师在师范大学从事教育研究,且做了多年的生涯规划咨询,辅导过无数的孩子,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让人信服与佩服,我的体会和总结能够得到她的肯定,这无疑是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证明了这样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姚老师说,如果在小学和初一都还培养不起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到高中将会有很大的学习问题,而且学习的障碍将很难逾越,也很难从一个学习阶层跃到更高的阶层。
那习惯如何培养呢?这是很考家长智慧的工作,如果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做法,哪怕我们的教育在初期呈现出一些绚烂,这种绚烂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最遗憾的是会耽误孩子的学业发展,而且很难逆转。
记得在孩子小学入学前的那个暑假,我带着孩子一起选购入学的学习和生活用具,包括在网上选购书包,都让孩子一起参与,让他了解妈妈对他们读小学的重视,我们应该为入学做什么准备,这些帮助孩子养成的是认真做事的习惯。
报名的当天,我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对话,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家庭入学仪式课。
当时,两兄弟站在我面前,我拿过一个书包,从里面拿出铅笔盒,对他们说:“每个书包里面装着一个铅笔盒,里面放了4只铅笔和一个橡皮擦,还有一把直尺,这是我们学习需要用到的东西,铅笔我已经削好了,妈妈希望你们要保护好这些文具,每天带着4只铅笔、1个擦子、1把尺子出门,每天还要把他们带回家,因为他们是我们学习上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好他们。到学校后,每次用完铅笔或者擦子,马上要把他们放回铅笔盒,否则就容易掉到地上。4只铅笔足够一天的学习用了,每天回家做完作业还有一件事,就是必须把铅笔削好,然后放在铅笔盒里,再把书包收拾好,做好上学的准备。每天回家妈妈都要检查你们是否做到了保护好了这些用具。”正是因为认真地对孩子开展了这个教育,并且在孩子开学后每天坚持检查这个方面的完成情况,不断肯定表扬孩子,强化了这种做法,孩子在整个一年级,从没掉过一只铅笔和一个擦子,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老师,我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但其实又很简单,对孩子进行前期教育,提要求,然后不断在实施过程中去跟踪管理,强化目标,很容易就做到了,其中检验的是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行动力。
接着,我又拿过饭盒袋,从里面拿出一个不锈钢饭盒、一张小毛巾、一包面巾纸,告诉孩子说:“每天上午最后一节课之后,就是午餐的时间了,下课后把书桌收拾干净,然后去洗手,回到方位上把小毛巾拿出来,铺在桌子上,然后把饭盒拿出来,准备去打饭。吃饭的时候,花椒海椒骨头之类的残渣放到饭盒盖子里,吃完饭把这些东西放饭盒里盖起来,然后把饭盒放到袋子里,再用小毛巾把桌子擦干净,然后拿一张面巾纸擦嘴巴,再把面巾纸扔到垃圾桶里。回到家后,放了书包换上鞋子,第一件事便是把饭盒放到厨房里,待晚饭后一起洗。第二天早晨起来,吃完饭后,一定记着从厨房里把饭盒和勺子放进饭袋里。小毛巾不一定天天换,你觉得脏了就可以换一张。”也是同样的办法,教育,提要求,不断跟踪强化,孩子在整个读书阶段,没有一次忘记过拿饭盒,更没有掉过餐具。
孩子学习生涯中,我很少想怎样去教孩子的知识,怎样帮他提高成绩,因为这些是老师和孩子的事情,我做的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做人的品行,帮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构建底层操作框架。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去管孩子的学习,因为这些培养内容都无法割裂存在,也举个例子来说。
在孩子读一年级后,老师要求给孩子检查作业,很多家长纠结于这个工作该不该家长做,我想说这不是我们家长能够改变的,这除了有大环境的要求外,还有教师的工作策略在里面,先不说这样做对不对,只说如果老师要这样做,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的生态,这样做对不对是要从国家层面的改革开始才能去改变的,那我们的纠结是否明智呢?所以,认真配合老师去做好这件事才是智慧的父母。实质上这个过程好处多多,可以让我们近距离观察孩子,了解老师的要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学习的关注与关心,同时培养起孩子认真书写、认真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来。这也是推动我们家长进步的一个方面,希望孩子优秀,自己却不愿意去学习和付出,这不是自欺欺人么。我这么说,并不是让家长要坐在孩子的书桌旁监视孩子,并事无巨细地去指导孩子,事实上智慧的父母仍然是讲道理,提要求,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及时指出问题,不断肯定优秀做法,就是我说的做好啦啦队长和教练,这个教练更多是管思想和战术,而不是去管知识点。
孩子报名回来的当天,在入学仪式课上,我还跟孩子沟通了家庭作业的问题:“明天上学后,老师会发很多书,你们把每本书上写上名字。如果需要书皮包书,我们一起去买。明天回来应该有作业,妈妈就跟你们说说作业的事。你们读书,妈妈要上班,你们每天2:40放学,回到家里就3:30左右,妈妈每天回到家大概6点钟,所以你们回家后要独立完成作业,完成后把作业本放在书桌上,然后把笔削好,把书包收拾好,等着妈妈回来检查。每天放学回家的几件事要做好,进门放下书包,换鞋,,然后洗手,喝点水吃点东西,休息20分钟,然后就开始做作业。争取在妈妈回来以前把作业做完,这样妈妈回来就可以给你们检查作业,晚饭后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检查作业的时候,也是按老师的要求去操作:检查,写评语,签字。在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检查完后都会跟孩子总结作业完成的情况,从书写,正确率,妈妈的感受等去总结,让他们感受到认真作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慢慢地,已经形成习惯后,只在问题或者优点非常突出的时候去总结交流,帮助孩子建立起平常心对待学习的认知。
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哪怕再忙,每天也坚持做好这件事,就这样扎扎实实坚持了一年,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便养成了,为了培养孩子更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二年级时,我与孩子对话,告诉他们我开始放手让他们自己管自己,我不过多干预,让 孩子主动协调和交流,需要我做的时候我配合,不叫我做的时候我便不去理料,如此走过了二年级。这么说,但我时不时仍主动过问一下,我把这称为半放手。
三年级开学时,我又与孩子对话,再次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妈妈充分相信你们,也为你们骄傲,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各自做好各自的,该我配合完成的学习任务我一定配合。这便是我常说的小学三年级之后,我基本没管过孩子的学习了,在文化学习上完全放手,只管思想与生活以及发展方向。具体做的是不断观察孩子,适时指出问题,帮他们分析和建议,同时配合好老师,借力于老师,还有便是收集信息,做好规划。
当我们有了正确的理念,有了做事的方法,做起来就很轻松了,而且还能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