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的这段路,每天在市政府门前经过。
不时地看到政府门前聚集一些人,都是因为各种问题上访的。
这几天从政府门前经过,大喇叭放出的是刺耳的游行集会上访的程序。
旁边有很多特警在维护秩序,广场上的人都不见了。
广播一天估计上访的人应该也了解了相应的程序吧,为什么连着广播了好几天呢?让人隐隐感觉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随时事态有可能变化的危险。
这种通过大喇叭广播游行集会上访程序的方式真的好吗?好像是在谴责群众不懂规矩,可是用得着广播很长时间吗?怎么感觉像靠强制地压下问题的,政府不办实事的感觉呢?
听余秋雨老师的课里讲过,说古代的君子,古代的大丈夫,古代的人物,往往就在朝廷和家庭当中来表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但是问题来了,在朝廷和家庭之间有辽阔的公共空间,中国文化没有过多地关注。
举个例子:我国古代的县令出门,前面就有两块牌子,一块叫“回避”,一块叫“肃静”,当县令出去的时候,公共空间里边的人都回避了,声音都不发声了,其实这个时候公共空间已经不存在了,又变成了他的官方空间,又变成了这个县令的私人空间。
我们这样的轿子不断地抬出去,我们这样的“回避”“肃静”的牌子在全国各地都出现的时候,就证明我们的文化严格讲起来,是拒绝公共空间的,是瞧不起公共空间的。这些县令责任是管公共空间,但是他管理的眼光是漠视,对公共空间是漠视的。
大喇叭广播讲的内容感觉与县令出门打出的“肃静和回避”有相似的意味,对问题是冷漠对待的,最后通过阻止又不了了之了。对公共区域的管理,在历史上也是有漠视的历史的。请重视公共区域事务管理,不然矛盾不在这里爆发,就会在那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