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吼越糟糕,但家长往往又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因为本能认为吼叫能对孩子行为问题立马进行效应。
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小A是我的闺蜜,一个新手全职妈妈,她对孩子是极致呵护的,不得不说她是个称职的妈妈。小A的三岁儿子在她的调教下也算是乖巧听话,但小男孩有些胆怯懦弱,遇到一些小问题会哭闹不止,哄也不行,吼也不行。小A也不知多少次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有一次和她一同带娃外出游玩,过程中,小A先推着婴儿车出门,让小男孩后面跟着我这个阿姨一起出门。小男孩跑着找妈妈,人流多,我还来不及抱着他,他就摔倒在地,大哭。小A闻声赶来,抱起孩子哄:“都叫你跟着阿姨走,你看你跑那么快摔跤了吧”语气中有些责怪。“你要是跟着阿姨那就不会摔跤了”孩子没有因为妈妈抱着而放弃哭泣,反而越哭越大声,急性子小A躁起来了。“不要哭了,哭鼻子丑死人,周围的叔叔阿姨都要笑话你了”。孩子的泪眼汪汪,不明所以,继续大哭。看着听不进去话的儿子,小A迫不得已使出杀手锏:“再哭,妈妈就不理你了。我数三声,马上闭上嘴巴”。三声后,小男孩还没停止哭泣。小A气呼呼地把他放进婴儿车,任由他哭闹。最后哭累了,才停止哭泣,这时小A才抱抱他,静心说:“刚才你摔倒,这样哭鼻子是不对的,以后不要这样哭了哦”。小男孩才点点头。其实小A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小A说,孩子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哭闹不止,自己也十分头疼:对孩子的行为嘛,感觉越哄越闹腾,最后就只能演变为吼叫,或是冷暴力制止。
几个月前,我在海洋世界认识了一位妈妈小曼,因为投缘,我们一起结伴同行。正好她带着一位两岁10个月的女儿一起小女孩和一众小朋友,约莫5个一起进去飞机模型里面体验小小飞机师。小女孩走在最前面,她坐在唯一的座位上玩着飞机方向盘。其他小朋友也围在一起,都想把屁股挪上去。家长在等候处,没办法引导孩子礼让。工作人员在说着:“每位小朋友只能坐在座位上体验一分钟”看到小曼女儿纹丝不动坐着座位,一点不打算礼让,其他小朋友又拥挤着,工作人员不得不走到小曼女儿身边说:“小朋友,你要学会分享哦,你都坐了好久,轮到后面的小朋友了。”小曼女儿还是安然自得坐在座位上。工作人员继续说:“小朋友,你再这样,我就让你的家长把你带出飞机舱了哦。”小女孩不知道是不是没听懂,还是实在太喜欢坐在座位上面。工作人员只能对着等候处的家长发话:坐在位置上小女孩的家长在哪里,请把她抱下来吧。”小曼最后上去和孩子说了一番话,就抱孩子下来了。看上去,孩子并没有闹情绪。我问小曼,你把孩子抱出来,孩子什么表现?小曼说“她是不乐意的,也想挣脱我的怀抱”后来和孩子有下面一小段对话。小曼说“宝宝你很喜欢坐飞机对吗?”孩子点头说是。小曼:“其他小朋友也很想坐呢,你要是没得坐开心吗?”小女孩说:“不开心,可是我还想坐”小曼说“宝宝,妈妈刚看你坐了好久,是不是很开心呀,你体验了一把小小飞机师呢?不过,飞机还没起飞喔,我们抱着你要飞起来啦”然后一把抱着孩子像飞起来一样,飞出舱外?”孩子也被弄得咯咯笑。小女孩下飞机后,我听见小曼对孩子说“宝宝,刚才你为什么不肯让其他小朋友坐呢?”小女孩说“因为那位小姐姐没有问我呀”小曼说“是不是小姐姐问你,你就会让给她坐呢?”小女孩脱出而出“是呀”。小曼说“宝贝你真棒,那位小姐姐没问过你,她没礼貌。你要是也懂得分享一下,我想你会更棒的。宝贝,下次就算小姐姐们不问,你坐过了,也要学会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也坐一下椅子哦?”母女俩愉快达成一致意见,继续下一个游玩项目。
小曼说,她超级喜欢带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也会闹情绪,但很少哭闹。很多事只要好好和她沟通,都能很快朝着自己想要的结果发展。言语流露着对孩子的喜爱和欣赏。
我说,如果和孩子沟通后,她都坚持做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她说,日常的教养中,用心和孩子在沟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给孩子树立原则,孩子是能够按要求做好的。当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沟通,需要过程磨合。但是吼往往改变不了问题,反而让孩子越来越多问题出现,家长也越来越急躁。
育儿是一场修炼,生活赋予孩子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给父母提出的问题,有难的,有简单的。不要急着完成答卷,每一道题都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不断发散思维,不断根据孩子的反映和表现调整方案,总能出色完成答卷。不吼不叫,也能让孩子越来越有原则的,例如小曼,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