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情人节 晚上20点00左右
永澄老师在支付宝群组进行了“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活动的第三次阅读分享。
春节过后ADS星球的小伙伴正式回归对抗大魔王啦
本次阅读内容: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下次阅读内容: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四个收获
01 检视阅读是什么
检视阅读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完整的阅读 ,并从中了解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在讲什么?整体结构是什么?这本书对自己是否有价值?
检视阅读就是对于一本书籍来说,快速建立认知的方法。联想一下,当你看到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你会首先思考什么问题?以及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一定会想“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那么如何去弄清楚呢?你通常会看包装,理结构,找细节,看说明,下判断,试一下。而检视阅读其实就是通过短时间的快速阅读来解决这本书是什么的方法。
02 检视阅读的步骤
(一)检视阅读前的准备
➽具备主动阅读的态度
➽具备精通基础阅读的能力
(二)检视阅读的初始状态
➽带着好奇心去阅读——带着这是什么的疑问去阅读
➽目标是短时间的大体了解
(三)检视阅读的两个层次五个步骤
➽第一层次:系统性略读——整体了解对象是什么
① 看包装:书名(副标题)、建议上架类别、作者、书封、策划机构、出版社、版次和印次
② 理结构:目录排序、和序言介绍
③ 抓细节:关注索引,寻找关键词和关键章节
④ 下结论:这本书的构思逻辑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否值得进一步深入了解
➽第二层次:粗略式阅读——进一步了解对象的大体是什么
⑤ 粗阅读:建议张五常阅读法(关键在于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完整的读过一遍)
03 总结认识事物的模型——对新奇事物快速建立认知的方法论
➽体验尝试法:收集经验值
➽结构化展开法:粗略的阅读就是层次递进式的学习方法
➽5W1H: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掌握精通四层次法
04 再谈刻意训练
➽刻意训练是什么:刻意训练是将一个整体活动不断分解细化到最小单元动作,逐个训练互相打通,最终结合成完整的活动
➽刻意训练的原理:髓鞘质运作原理
➽刻意训练的时间概念:1+1+1+1<1 成长经验:1+1>2
➽注意:不注重刻意训练,直接实战的话,成长效率会很低
三个感受
01 慢就是快——谈谈我对刻意训练的理解
扎一听“刻意训练”这个专业名词,似乎并不清楚它在反映什么问题。但了解后我反倒觉得它其实并不陌生。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们常常会提到“扎实”这个词。其实刻意训练说的就是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通常急于求成,喜欢寻找捷径的同学们,他们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等测验结果出来时常常并不理想。而他们都会有这样一个困惑,就是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点,怎么测试结果出来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呢。这就是由于没有进行刻意训练所导致的,即相当于直接去实战而出现的结果。以至于老师们会评价这样的学生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说白了之所以是半油瓶其实就是经验不足的原因。学习的过程,除了能够提高或者改进个人的认知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可以累计经验值。当你的经验值积累足够多时,就可以说你掌握或者是精通了这部分的知识,这时你可以说你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刻意训练就是专注累计经验值的过程,当花时间专门(刻意)去积累一些经验值后,再去实战运用,这时你会轻而易举(最快时间内)完美的完成。而如果没有进行刻意训练,直接去实践的话,就等于把学习和运用两个阶段合成了一步,但学习的步骤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你依旧需要累计经验才能达到掌握精通的状态。于是你就会在实战中用无数次失误和时间来换取让自己成长的经验。因此直接实战的你完成一个任务所花的时间比经过刻意训练的你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要多很多。并且这样累计经验值的效率会很慢,也就是说用直接实战去达到掌握精通的状态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同时这个过程中也会导致成就感大大降低,甚至会有挫败感,以至于出现半途而废的后果。
再回到《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所强调的检视阅读,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作者表示不建议读者拿到一本书后,一上来就直接开始分析阅读,即逐章逐句阅读并进行分析理解。这样阅读的后果是越读越不清楚作者在讲什么,越读越觉得越吃力,枯燥乏味,最终中途放弃阅读。就好像不看地图,走迷宫一般,越走越迷向。
最后总结一下:刻意训练是为了慢方法实现快成长。慢就是分解学习步骤,逐个打通,积累经验值。快就是当有经验后再去实践,花费时间会大大缩短。
02 正确理解理解力
➽理解力与学习时间长短无关
➽理解力跟专注程度无关
➽解决阅读问题根本在于提高理解力
➽拓展:解决学习效率问题根本在于理解力
03 从永澄老师联想分析认知事物模型受到的启发——问题导向从这是啥开始
从跟参加这次永澄老师组织的共读活动时开始,我除了为了掌握《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以外,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与大神的差距在哪里。更直白点说是重点研究永澄老师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可以说每一次听永澄老师解读,都会收获很多本书以外的经验。这一次同样是在听音频过程中,心里不断对永澄老师完美的联想解读进行膜拜后,收获的感想。本来是困惑永澄老师怎么会用这么流畅的联想思维,要如何才能有这样的联想思维呢!但很多我从自己的经验里就找到了答案。
首先要说明如何联想,即联想的方法➽我想到自己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课程时,其实就有讲到联想思维的构建方法。其实这也算是刻意训练的一种吧。它无非不是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两个方面。横向联想是拓展深度,纵向联想是拓展宽度。
再来是如何才能流畅联想呢➽还是经验值的问题。为什么我不能像永澄老师一样流畅随意的联想?要么是因为肚子里货不多,要么就是对这些货理解的不够深,常常联想不起来。于是这个困惑不攻自破了。
后来我想就算因为自己掌握的经验不够多而不能进行大联想,至少可以完成小联想吧。那么联想的初始状态是什么呢,或者说如何开始联想呢,它的第一步是什么?永澄老师是怎样开始联想的呢。?于是从对音频分析中我找到了答案——发现所有的源头都来自问题导向。从永澄老师分析检视阅读到联想分析刻意训练再到认知事物模型,整个联想过程全部是由无数个问题连接而成的。而所有问题的源头就是永澄老师自己所说的“这是啥”
因此我可以粗略归纳为:联想虽然有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两个方向。但其根本在于问题导向的连接。不断完成“问what ——解答——联想——再问what”的循环。除此之外,我认为与清楚这是啥相比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为什么我想知道它是啥和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即原因导向。于是联想可以这样进行:want——why ——what——how——why
两个改变
01 不要怕麻烦——越担心浪费时间就真的在浪费时间
不管学习什么领域的知识或者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要求自己进行刻意训练。
02 用检视阅读五步法辨别书是否有阅读价值
下一步行动
刻意训练张五常粗读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2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