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展示学生的思考及价值。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既是一句日常用语,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旨在要求学生详细说出答案背后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释说明、逻辑推力、提出理论和分析论证的能力。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还可以表述为“你有什么证据吗、你得出这一结论有什么根据吗?”由于这一问题十分灵活,所以它可以应用于任何学科,例如诗歌鉴赏、科学观察、文本分析、实验探究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在阐述对某一概念的理解之前,必须先认真倾听学生最初的详细阐述,了解学生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而“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这一问题,容易引发师生之间深入的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抛出这一问题时,教师必须是真诚的想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希望学生说出教师心中的“正确答案”。教师的语气越诚恳,越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这一问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思考与想法同样具有价值,否则,他们便不愿意详细阐述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只想迎合教师的想法。因此,教师应确保提问发生在真实语境之中,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的解释论证,教师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是否有解释问题的自觉性。当学生有了解释问题的自觉性,也就意味着养成了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第二,学生的答案是否建立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之上。第三,学生是盲目相信自己,还是需要依靠权威来检验答案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