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
接受教育是青少年时期必须经历的一个成长措施。好的教育可以让青少年优秀地成长,畸形专制僵化的教育则会扼杀青少年的天性,甚至会慢慢腐蚀一个人生存下来的意志。
小说中主人翁汉斯,在理想与现实中不断地自我搏斗,最终还是被教育模式的固化和蛮横夺去了生命。这是时代的错,很幸运,我们现在的教育开始解放了,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减负教育”,学生慢慢可以从繁重的课本学习中释放出来,可以开始天马行空思考世界,可以在进行文化课程学习的时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绘画,写书,玩音乐等等;这一代的青少年是幸运的。
而被车轮碾过青春岁月的主人翁却拥有了一段残缺的青春。汉斯是大家公认的小天才,作者笔下的他“拥有严肃的眼睛,聪明的前额和雅致的步态。”可是小天才为什么会陨落呢?因为小天才骨子里太温顺,像羔羊一般,像肥皂泡一般易于摆布。汉斯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上课到四点,开始进行各种课程的补习,一直到晚上8点,他是唯一一个带着全城镇的希望,去参加“邦试”的考生---可以免费就读神学校(汉斯家很穷,除此之外没有出路)。当然汉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机械性学习,他愿意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尽管他每天都带着一张睡眠不足的脸,一双外围发黑,疲惫不堪的眼睛,但是他一直在认真运转,认真学习;不想浪费一点时间放松,很怕自己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汉斯也曾拥有过无忧无虑地童年,游泳,潜水,划船,钓鱼,养小白兔,可是后来,为了准备考试,家里就不在让他做这些事情了,虽然他也曾伤心地哭过;但是,他已经渐渐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高强度的运转,无处宣泄的不满总会积聚,最终爆发。“邦试“为汉斯自杀埋下伏笔。他很少离开小镇,很少做除读书以外的事情,所以他的应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不擅长交流,不擅长自我调解,甚至他其实并不自信;来自外界的一点点压力,都会压垮他。“邦试”还算顺利,庆幸他以第二名成功通过考试,但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都让汉斯感觉到了外部世界的残酷。顺利通过考试,汉斯度过了最轻松,最愉快的暑假。但是“邦试”的顺利通过,缺意味着更繁重的学业压力,神学校的学习完全不轻松,接下来他要经历的更加无穷无尽的课本知识。也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好友---赫尔曼,他的出现导致汉斯对于学业的执着,对于好工作的追求的意义,慢慢产生了怀疑。
赫尔曼不会把学习当作全部,在学习面前,一直都是吊儿郎当的态度,他拥有不羁的个性,这不羁的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汉斯;导致汉斯开始逆反学校的管理,学习并没有开除大家公认的好学生;而是开除了汉斯唯一的好友---赫尔曼。汉斯再次陷入孤独,最终不堪学业重负,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离开了学校。忧郁的汉斯,在小河边漫步,然后跳进了冰冷的水中…
故事很悲伤,但是故事也让我们在不断反思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学校教育是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逼迫到优等生的程度,成为学习的奴隶?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活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吗?我想尊重年轻人个性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青春期那么短,还是让孩子度过一段明亮的时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