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技术的运用分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人为可以代替的。黑板板书的替代,有些学生看不清黑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在平板上过去所学的知识。加分板的应用。还有计时器的运用。那么在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技术的运用体现的更为吸引更为便捷就成了重点。
第二个层次是人为可以替代,但是很难替代。比如说优质资源的分享和视频的观看。有答案的呈现,以前是我们下课堂依次检查,有的学校甚至增设黑板,教室四周都是黑板用来呈现学生作品,而现在可以直接在我们的投影上直接呈现出所有的数据。某些同学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以前是很难获取的,现在我们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得到。
三个层次是传统课堂无法替代的,抢答题目和随机抽人让每个同学获得机会均等的机会进行抢答,不会让同学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上出现矛盾。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是我们以前根本就无法进行课堂监控的课堂调节的。现在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习题,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获得性的资源的生成。学生自己的回答情况怎么样,直接可以生成图像或者统计图呈现在屏幕上。便于教师整体把控课堂教学。
基于这三点分析上,我觉得应该将技术运用常规化让每个教师掌控就是熟练的掌控技术的运用。那就要求,第一个是教师方面要多练,第二个我们希望我们的操作软件能够接近于傻瓜机。让学生教师无需培训学习上手就能用。
其次不要技术而技术,我们技术的应用的落脚点是为了优化课堂,不是让学生看你的杂技表演。教师还是应该以加强课堂常规为主。而不是天天专研技术的使用。
信息化教育的优点数不胜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如果能够缩短它真正进入课堂的时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