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在离县城两个小时车程的市里考的。因为中考发挥很好,考进了市里的重点,进了重点班,于是过了三年住校的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过得只能说一般般,头一年半都在住校的极度不适应与想家中挣扎,等到真正能独立起来,全身心的与高中的节奏同频共振,已经是高二下学期了。那个时候,三年的课本进度,老师已经都讲的差不多了,剩下高三一年时间,全部用来复习和做题。基础很薄弱,徘徊在全班二三十名的位置已经很久了。这个时候,我忽然开始找到感觉了。
能体会到听课和做题的乐趣,并且开始发奋。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开始逐科复习,一点一点夯实基础。高三转瞬即逝,成绩有提高,但是有限。我并非天才,一般的小聪明并不能帮助我在一帮全是聪明人的孩子中脱颖而出,过去的学习生涯也没有让我总结出更加有效、更加系统的学习方法,我依靠完全自己摸索的一套方法,在80个人的班级中,尽力保持在中游偏上一点的位置。学习没有很吃力,也没有很轻松,发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我确实感受到了,但是来的有点晚,有点像马上就要冲过终点的时候再调整步伐,有一点狼狈和仓促。幸好,信心一直都在,还算是比较平稳的度过了高考时光。最终,那一年的高考,我取得了理科587分的成绩。
浦一知晓,以为省211是没问题了。按照前一年的分数线,这个分数稳进。过了两天,得知当年普遍分高,这个分数进不了省211,甚至连当年的一本线都没有达到。于是在沿海的一个二本和西部一所语言专业院校之间纠结,西部只在我省招1人,沿海可没有这个限制,于是本着平稳的态度,选了沿海二本。妈妈鼓励报西部,说既然一直想学语言,不如报语言专科,档次上也比沿海那个高,赌一把,录不上就复读呗。我想了下,决定不复读,早一年读完本科,到研究生再报个好学校不是一样了么?那个时候,压根不知道后来985、211本科会成为工作的基本门槛,这个选择会给日后工作带来多大的麻烦。也不知道,985、211学校能带来的机会资源是普通的二本院校根本无法比拟的,更没有及时预见到大学扩招对后来择业市场的影响,没有充分估计到日后可能会遇到的白热化的竞争。于是单纯无知的我,认为抓紧上大学,并考个好研究生学校,是一条捷径。现在开来,那时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没有调查。做任何选择,充分的调查研究都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坑。但是当时,我一没有找有见识的前辈征求意见,二没有想办法找以上大学的学兄学姐调研情况,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可能出现了偏差,盲目自信。
2. 眼界狭窄。高中三年,除了学业,应该大量的阅读时政文学等作品,前人的智慧都在书中,不读书,等于自废武功。于是选择来临的时候,我根本没有具备一点前瞻化的思维,是真正的两眼一抹黑,完全不能理性的分析,每一种选择延伸到将来的发展路径,做出比较分析。
3. 懒得动脑。报志愿那天,我发现我选择的沿海某大学竟成为了热门标的,仅我们班内,就有5名同学报考,而我,是分数最低的那个。现在看来,那是一个多么重大的信号!可是当时的我,除了有一点微微的忐忑,竟然对可能的风险没有警觉。一个省,那么多个考生,一个班5名同学同时报考一个学校,就说明当年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一定比往年要高出许多,用往年的分数线去预测今年的录取线,无疑是个极大的失误。但是我错过了改正的机会,我看到了这个现象,也有过微微的忐忑,但是,因为懒得思考,好不容易在家和爸妈一起研究筛选出来的标的,一旦更改,还要再费一番脑细胞。何况那时侯通讯也不发达,重新联系确定方案,时间上也比较紧张。于是,我错过了这个更改原志愿的窗口期!这个懒得自己分析问题,动用自己全部的能量来理性思维的毛病,当时没有意识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影响了我一生的选择。在每一个重要关口跳出来,在需要动脑认真分析的时候打出惰性牌,于是习惯了路径依赖的大脑立刻放弃了理性思维的勇气,选择随遇而安了。这是我生命之初没有清理掉的重大bug,后来成长为了一个顽疾,耽误了许多的事情,做出了许多现在非常懊悔的选择。所以,不要小瞧习惯,这是一个你经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却具有巨大能量的事情。许多习惯看似微小,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带来巨大的收获,往往,让我们从一个个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背后的推手就是这些习惯。我把自己的命运就这样交了出去,于是命运很公正的拒绝给我幸运。一个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的人,命运也没有必要为你负责。我最终被录取线挡在了门外,调剂到了另一个更差的学校。甚至差一点,变成了无学可上。后来分数线出来,我不敢赌一把的西部学校,分数远比我的分数低,而我认为一定会录取的沿海某学校,高出了5分,导致我名落孙山。
我后来在大学的所有努力,加起来都抵不过这报志愿的三天以及最后在教室填报志愿的那一个小时。这一点时光,扭转了我的整个命运走向。出现了第一次的偏差。但是这一次的失误,只不过是前面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我放任自己的惰性,长此以往养成的恶果,最后变成了习惯性的反射,在大脑中形成了深深的路径依赖。
4. 不敢承担。考得不好,可以复读。但是我没有。我没有勇气再去过一遍高三生活,我认为研究生考个好大学也是一样的,却没有意识到四年的时光会造成的各方面的沉没成本会有多大。以为迅速脱离这段时光,自己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却没有想到,所有在已经过去的时光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克服的困难,在未来的另一段时光会来的更猛烈、更具有破坏力。问题累积到最后只能原地爆炸,而不会消失于无形。这就如同一段关系没有处好,指望脱离这个环境,到了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就能与人相处的如鱼得水,这大多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人的毛病和种类大体是相似的,问题的毛病和种类大体也是相似的,根源在自己身上,逃到哪里都会遇到。
以上是我对当年高考的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