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一句名言,也是由他发展的现代极简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自己的本科,学的是室内设计。对于建筑史,虽谈不上研究深刻,但在耳濡目染中,建筑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还是清晰的,而在诸多建筑设计大师之中的众多观念里,印象最深的便是这句话。不过当时的我对这句话不甚理解,只是单纯的觉着,此人很厉害,这句话,这个理念很有格调。毕竟由他所设计的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除了仰望之外,对其思考也止步于此,便再无更多的深入了。
真正对其有所体会其实是当下的这个时间,而距我刚知道这句话之时已过去有九年之久。如今再次想起这句话,是由一篇写作而起,就在最近两天。而距离我这篇写作之前的提笔而书呢,也正好是九年。
九年后再次的提笔,是对文字的重拾,写的是向“改变”艰难但付出勇气的迈步,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是质朴真实的表达。而九年后这句名言的再度唤起,角度则从当初单纯的仰望,转向更深一层的思考——“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这是他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我的理解是,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着眼于建筑的本质而非形式的多样繁杂,建筑本体就含有价值意义,其本身就具有艺术性传达。而他本人,也在一直践行着这样的原则。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各个细部有着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却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少即是多”最初由建筑而生,对于建筑的意义在于,建筑中形式的尽力精简,让我们注意到了建筑本身。 化繁为简,去除对建筑形式的注重,让建筑的本体结构得以展现。
这样的极致何尝不是一种富有魅力的完美呢。
两个“九年”的交汇重合,产生了有趣的变化。
建筑于此,写作亦然。
“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是质朴真实的表达”并不是对所谓的华丽词藻、修饰的完全放弃或是否定,这只某个时空当中的一种选择。
这个时空于我,是当下,是九年后的现在。我捡起笔倍感生疏,只有直面真实,才有下笔的气力;只有简单的词句,才有重拾的信心。
未来将会如何,我不得而知,知的是,为所当为。当自己做好眼下应当做之事时,用直面内心的简约文字,提笔记录自己身边之所感所悟时,未来于你,便会敞开,而门之钥匙,便是时间。
真实朴素的记录表达是写作的本源,正如建筑的本体。你可以没有纷繁复杂的修饰,或者说尽力简化,但若饱含质朴,仍旧动人。“少即是多”之于写作,是化繁为简的动人质朴,可以是由始至终的坚持,也可以成为在写作生涯中某一时空节点的一个部分。
有的,是选择。
两个“九年”的重逢,从最初单纯的仰望,由表及里,是提笔书写的唤起。而由表及里的思考,使我的重拾之路燃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