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女
《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 艾力
第一次知道有“艾力”这个人是在北京,见到他的合伙人张晓媛老师,晓媛分享起来和艾利在北大操场上商议出书的事宜。
后来在言几又书店,当我看到俞敏洪在《行走的人生》中提到艾力这个人,说去新疆艾力家坐了坐,受到艾力母亲和妹妹接待的场景,竟是如此质朴与真实,“3年,1000多个日夜,对自己无限严苛,对他人无限宽容——他也许并不完美,但没有一刻停止过对卓越的追求”,我内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随之果断入手。
再后来,这本书一直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生活与工作就像一个个锤子,应接不暇地钝化之际,在一次午夜时钟敲响之际,我悄然翻开这本书,开启了一段奇妙地阅读之旅。
果不其然,我看到俞敏洪老师亲自为艾力作序了——艾力的成功,让当下奋斗中的年轻人看到了一种真正存在的可能性——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背景,靠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学会聚焦,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每个人可能在不同的领域奋斗着,工作即大家的修罗场可工作是【术】,其中做事的用心则是【道】了。
读艾力文字中的书籍,有种惺惺相惜的熟悉感,他坚持的信念,也是我所坚持的,借助一些工具和理念,他提出的34枚金币对于我来说非常受用,你投入时间在什么方面,足够聚焦、最后你就会获得什么。
一天有24小时,除去平均睡得7个小时,剩下则是17个小时,每半小时为一个时间单位,则一天有34个黄金时间段来利用。
文章末尾的附录还附上了艾力一周的行程安排,不同于其他书本一以贯之的24小时,他的时间记录纯粹是专注每30分钟的,两个30分钟即可整合成一个时间段。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常年随身携带一个25分钟沙漏的习惯,我们太年轻、有好多好多的梦想和心愿等待着我们去实现,可是我对于时间确是异常珍惜的。翻手半小时,覆云一辈子,生命只需要专注在当下的一瞬,聚焦能量、假以时日,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我还观察到他的时间记录中有两个细节:
一个是他会不断反思和反省,比如造12.30日早上7:00—8:00,而且生活记录也是相当得实诚,观察到他的记录是【出门,上课,迟到了,抽自己】,【拖延,不能再对自己客气了!】;
二是文章侧边有一个小栏目,上面要求给几个选项填空,比如“本周看的TED”,”本周看的电影或电视剧’,“本周读的文章”,“本周学习进度”,“本周做得最有意义的五件工作”“本周干的最傻的三件事儿”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年要乘坐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飞机,每当飞机起飞、降落和遇到气流颠婆时,我都会紧闭双眼、默默祈祷。有时候会想,假如这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会选择做眼下在做的事情吗?我还有什么没有达成的心愿?”
2017年我收集了52张飞机票。以前觉得自己连续一周,每晚两个小时讲课、课后答疑,一个月辗转5、6个城市授课、进修,蛮折磨人的。但当看了艾力的满满当当的行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行程已经很轻松了,而我也会同他一样思考,回溯。
他又强调了“人生如转篷,但并非夙夜无休闲。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努力奔波,但是,偶尔我们也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继续出发。”
他提倡的,世界如此大,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破罐子破摔,待在原地,也可以选择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成就自己。
读艾力的书,最深的感触是“懂”。有些路,不倾心灌溉地行走,怎知用力过度的悲哀、过分热情后的执着和执念,正如朵娘所要鼓励的,“愿你知世故而不世故,知世事而心有所定。”
尽你所能,把时间用到极致。
沙漏翻转到底,刚好一篇读后感,25分钟落笔完成,与你分享,愿你也有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