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能读多少书》。这本书其实在简述一个读书的道理,读书要养成习惯。读书不可简单,也不该困难。书是伙伴,要做一生挚友。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 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人读天读地。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
读书是养成习惯的过程,读的多了,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读书,要拿得起,放得下。拿起书,心在书里;放下书,心就要从书里跳出来。尤其是借别人的书,看完立刻归还,不可恋栈。书来书去是一种缘分:今日相遇,引为知己,若有缘分,即使分手,日后也会重逢;若无缘分,强留也留不住。
读书即是在读人生,阅读绝非是为了知识作文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们一种在乱世中修养身心的本领。知一人,记一人,知一事,写一事,谨小慎微,量力而行。读书不可滥读。要读进书,走进书。要了解作者内心的故事,不能浮于表面。人不是机器,每天给自己制定阅读多少页多少字多少本,实在是个愚蠢之举。我只能说,那是个有毅力的人,那是个勤奋者,那是个苦读者,但绝对不是个善读者。人不是仓库,所以,阅读的目的不是去往这个仓库里储存多少本书,而是要提升自己的智慧、经验、能力。
读书本就应该读懂道理,不要在乎你读过多少书,要知道你读懂了多少书,学到了多少道理,书给你带来了什么。即便你只读了一本书,但这本书却影响了你的一生,那就够了。
古人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简单的道理,却没有几人能够参透。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相对于读书,人们更想用这段时间来消费自己,娱乐自己。喝杯咖啡,听首音乐,看部电影。偶尔拿起手机,翻阅一下电子的文字,也只是现代社会的快餐文化。也只有那些闲下来的老人,才会真正的捧起一本“正经”的书。读与不读,只不过是自我的选择罢了。
读书不在于速度,而在于沉淀。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思考。不在于是乎,而在于所以。人生在世,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读书是积累的过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种诗句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我们脑海里刻印。读书重在积累,偶尔的感悟,积少成多,便会化为思想的河流。流淌在我们的灵魂。
读书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养心。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时读书人大多有正气。养心一说,事实上就是一种对自我灵魂的磨练,精神境界的提升,人自会由内而外散发气质。养心便是养人,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
读不可独,与人交,也是读人。读书,读人,都是处事的方式。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即便一生都在读书,也就粗粗几千本,与我们漫长的岁月相比,不过沧海一粟。人之一生,读几本书,读几本好书。虽不能让思想开花,但至少不会在该发光的时代中,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