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成写目录的好习惯:
1. 每天思考写什么好累
2. 解决方法 - 设定框架
3. 框架举例 - 新发明
4. 另三个框架举例
5. 框内写作示范
每天去想题材实在是太累了,一来怪自己平时没有耐心积累记录生活片段或者灵感,二是有些生活上的事我是不喜欢拿来絮絮叨叨的。于是我想了一个解决办法——设定一些框架(专题)
就像我之前为Ai和Ps练习设想了一个上帝视觉的世界,如此成了我一辈子都画不完的沙盘,类似无限长的清明上河图。这种开放式框架的设想至少两个好处:1.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效防止因为临时找灵感陷入网络黑洞而不自觉 2.通过减少思考,从而保存了能量,坚持斩笔更有可能。当然前提还是得付出点脑细胞想出并好好设定几个大脑洞框架。
所以呢,我想到的第一个框架就是:《每天都有新发明》
当然不是真的发明,而且这个东西也许一点用都没有,甚至它就不是个东西。即便如此,你们也得称呼我为发明家米狼,我也不会使用“我想发明balabala”这种字眼,而是百分之百的我今天发明了balabala。你要问这有差别吗?那必须的,大了去了,请尊重每一个走投无路开始自我欺骗的脑洞。
当然了也可以设计一些别的框架专题来满足未来每一天的写作,就像填空一样,谁会不喜欢填空呢?人们似乎生来就有了“看见空格就想填的”设定。比如,《未来的我的一天》可以每天写一篇未来自己的一天,可以是1000年后,也可以是明天;比如《我的100种死法》,简直是进化版的禅观尸体,一下子超越了正念经的境界,让我激动的改名为《禅观死亡》,这专题写起来简单多了,而且弹性很大,深刻一点也可以;再比如…《路人甲》,当这个想法蹦出来我忍不住先给自己点个赞,不得不详细描述这个专题。
别小瞧每一个路人,你永远不知道他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也许他是个灌篮高手,也许他是数学天才此刻正在脑子里构建三体运动模型。想了解路人又保持“路人”关系的话可以学习《追随》里的比尔——“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是一个人生活。这种生活变得越来越孤单,并且乏味。一整天无事可做,就那么呆着。从那时起,我开始尾随别人”,他可不是变态,只是和你一样想了解他要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而且规定目标必须随机,不能深夜尾随女性。该怎么解释呢?
也许你曾经有下面的经历:
你正站在一场足球比赛的看台上
无所事事 探着脑袋四处张望
目光在人群中随意游荡
渐渐的 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某个人的身上
不知不觉中 那个人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而鲜活的个体 。
当然了,我的建议是在脑子里尾随路人就好,这么一来我们就有了《路人甲》这样大脑洞的框架可以斩笔了。
分享了这么棒的方法后,是时候做个示范了。
《每天发明一样东西》第一篇:
嗯...额…
哦哦,已经一千多个字了,明天见。
这就有点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