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好啊……——题记
儿子一天天慢慢长大了。
想想一年前,走路还晃晃悠悠呢,现在已经能撒欢跑了,抓不住。活动的范围,也早已不留恋爸爸妈妈精心布置的“活动区”,每天都要下楼遛几圈,像个小猴儿,闲不下来。
体重也长得飞快——家住六楼,小高层、没电梯,以前还能一路小跑抱他上楼,现在也须中途歇息一下……太沉了,还老动。因此也和老婆商量,再去看看房,能否买个电梯的?
毕竟不再是婴儿,所以伺候起来不像以前那样——“累法”不一样了。伺候吃喝拉撒,伺候冷暖,伺候玩耍,伺候心情……每一项都得小心着,心甘情愿被折磨。
早晨还想睡懒觉?那可不行,得起床给儿子煮鸡蛋、兑奶粉了;晚上还想玩手机?那还想不想保护儿子的眼睛、让他规律睡觉了?带儿子出去遛弯,得时时摸下后背是否冒汗,及时增减衣服;更得随时注意往来的车辆和地上的磕绊,一路小跑跟着,绝不能离开视线。儿子不吃饭了,那可是天大的事,得想方设法喂进去(当然没有追着喂)——和老婆配合,一人引诱儿子张开嘴,另一人赶紧喂一勺,往复循环。出门去玩,我俩的行李就一包,儿子的有两箱——奶瓶、水瓶、奶粉、纸尿裤、零食、换洗衣物……一样都不能少。
要是有个感冒发烧拉肚子,更是得全家总动员,悉心呵护。这时的儿子会变得非常“娇气”,睡觉时必须让人抱着——必须竖着抱,还得保持走动,只要一坐下或站久了,就开始嚎哭。这时心里真是又无奈又难过——等儿子在怀里完全睡熟了,才能放到床上,手脚早已酸了。挂号,排队,诊断,拿药——儿子脸上病怏怏,全家人也都皱着眉。“隔代亲”这时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儿子从由小丈母娘带着,感情深,每次儿子生病,她都会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一直守着——我和老婆还会被骂惨,因为最终都会归责到我俩身上——为什么不多穿点衣服?为什么要喂那么多凉的水果?为什么不小心看着?我和老婆面面相觑,老实听着,在灵魂深处悔过。等儿子病好了,她又开始忙着调理,看儿子一口口吃下精心熬煮的食物,又生龙活虎起来,脸上才开始有笑容。不知将来的我们,带孙子辈是否也会这样?
带儿子打针——从一上车就开始做思想工作:“儿子,爸爸给你说个事,待会儿你要去打针,因为你生病了……”儿子一本正经地看着我,不哭不闹。但一进注射室,便开始哼哼,然后哇哇哭起来。把儿子夹在腿上,露出小屁股,便把头扭过去。护士看看我,说:“不要紧张”——我紧张了吗?我不过此时身上肌肉僵硬了。一次,我记错了打针次数,风风火火带他去医院,却告知不用打针了。开心地对儿子说:“XX,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因为你今天表现很乖,爸爸决定不给你打针了!”儿子开心得很,笑得花儿一样。
……
累。但更多的是快乐。
孩子,的确是个“欢乐制造机”。每一天,都会被他时不时逗乐,而且快乐程度远超预期——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发声,都能让快乐充盈全身。呀,儿子会爬了!呀,儿子会站了!呀,儿子会叫爸爸了!呀,儿子主动给我们拿拖鞋了!……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都会在家里引起一阵“骚动”。呵呵,若是旁人看来,这不是很傻帽的大惊小怪嘛!每晚的饭桌上,都要回顾这一天儿子的“精彩”表现,然后给儿子“点赞”。点赞,这是我和老婆的创意。每当儿子做对了什么事——自己走路、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拿纸尿裤,等等,我们就会立即给他点赞——用大拇指在他额头摁一下。儿子也学会了,甚至开始“索赞”了——给爸爸拿了书笔,给妈妈递了手机,给奶奶送了遥控器……就会一脸自豪把头伸过来,等着我们点赞。爸爸妈妈抱着,儿子也会伸出小手,在我们额上摁下,无限甜蜜。
段子说,父母眼中的孩子分三个阶段:幼儿园前是第一阶段——我的孩子最乖了,简直是天才!上大学前是第二阶段——我的孩子聪明倒是聪明,就是不用功。上大学后是第三阶段——他(她)饿不死就行了。呵呵,我现在应该属于第一阶段吧,虽然努力树立“我的孩子是个平凡人”这样的理念——口上也这样说的,但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心里就不由得开始“对比”:儿子比他(她)只小X个月,怎么差距这么大,能追得上不?儿子和他一样大啊,你看看人家?!……一次,看一个儿童节目,一个三岁小女孩竟会用“感同身受”这个词了。心里一下子焦躁起来,一看儿子还在那玩“锅碗瓢盆”呢、嘴里还哼着小调,真想去揍他一顿——还不滚去看书!当然,只是想想而已,实际上是投以宠溺的目光,儿子你开心玩吧!
所有的父母,应该都有点“中二”的精神吧——仿佛自己一下子也回到了童年。儿子还小,玩具却买了一大堆,积木、磁力片、小足球、玩具车、电子琴、玩具猴、电子狗……儿子是否喜欢还说不定,但大人倒是玩得不亦乐乎,童心未泯,童趣无限。这也是稀释压力的好办法——那一刻,我们都是小孩子。带儿子出去散步,他总喜欢“开飞机”——爸爸妈妈一人牵一只手,儿子把头埋得很低,往前冲。我小时候也喜欢这样玩。每次儿子都会用力拽我们,让爸爸妈妈也和他一样——于是我们仨就在众目睽睽下一起埋头“开飞机”了。那场景,很欢乐。
每天按时督促儿子坐上小马桶,开始拉撒——老婆说,要培养儿子定时排便的习惯,为了上幼儿园不被老师批评。儿子拉撒完了,大人去观察一下粪便是否正常——看有拉肚子的迹象没?有段时间,儿子拉肚子老不好,我们心里都很焦急。看医生好几天,食疗,药疗,终于见好——我赶紧端着小马桶,让大家看看正常后的粪便,全然忘记了他们还在吃饭呢!全家老小放下筷子,都来观瞻一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一点都没觉着龌蹉和恶心。
和儿子玩耍,也学会了“演戏”,还得不断地磨练“演技”。一起玩“躲猫猫”,他总是躲在客厅的窗帘后,我们要假装找不着,等他得意地探出头,咯咯地笑;儿子听《小白兔》,我们要扮可爱的小兔子和凶恶的大灰狼;儿子跳《小苹果》,我们要不停地拍手,作最好的观众;儿子把锅碗摆一地,一个人玩起了“过家家”,我们要陪在身边,不停地问儿子煮的啥,好香呢!走在装有声控灯的楼梯里,我们要放轻脚步,让儿子“啊”的一声把灯叫亮,儿子一脸神奇地看着我们,我们一脸崇拜地望着他,夸赞儿子好厉害!儿子也有“恶趣味”,睡觉前喜欢玩脚趾,然后递给我们闻闻——我们要紧锁眉头,说“好臭好臭”,然后看儿子恶作剧地笑——这个坏习惯可不好,要改。
……
乐在其中。
儿子让我的生活不一样了——也改变了我。
以前,我对小孩子不太喜欢,潜意识觉得“熊孩子”太多。儿子的到来,让我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无邪的“天使”,“熊孩子”的原因是“熊大人”。走在路上,看到小朋友(特别是和儿子一般大的),会不由地看看,想着儿子,满眼笑意,然后加快回家的脚步——要去抱我的小宝贝啦!单位的同事年龄相仿,以前大家聚在一起,聊的是体育军事、侃的是家国天下。随着大家陆续结婚生子,现在“奶爸”再聚首,话题已然变成了怎样带娃育儿了,相互传递着各样的经验和“秘方”;自己也俨然变成了“过来人”,聊起“育儿经”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仿佛自己也是个带娃的高手——惭愧得很呢。
带娃是门学问——可是这学问太深、理论太多啦!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还有数不清的育儿书,看得人眼花缭乱。“多”且罢了,还经常莫衷一是,让人无所适从。儿子大哭不止,我说,按照大家的经验,要“转移注意力”,让他别哭了;老婆说,要培养儿子的“专注力”,就让他专心哭吧!儿子要拔电器插头,我说,“儿子有探索意识”,随他去吧;老婆说,安全第一,不许去!儿子吃饭糊一脸,我说,“大人喂一半、自己吃一半”,确保吃饱;老婆说,“要培养自主意识”,让他自己动手吃。……“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为了更好地教育儿子,我们终于实现了理论的统一——听老婆的呗!带娃,会造成家庭的裂痕,也会弥补其中的罅隙,让家更加像家。
晒娃,也是个问题。以前,我对晒娃是颇有意见的——秉持的认识是“我只蜜糖,彼之砒霜”。有鉴于此,我和老婆约定,决不在公众场合晒娃,也不发朋友圈——“孩子是自己的乖”,这是真理啊,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最美的;对自己的孩子,父母都带着“有色”眼睛,那层色彩就是浓浓的爱意——因此,我可不想让自己的“乖宝宝”,成为别人眼中的“丑孩子”。但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那一个个幸福的瞬间,成了我生命的美好,对孩子蓬勃的爱,在熊熊地燃烧——我知道炫耀不对,可每次看着儿子的甜蜜举动,都有向全世界宣布的冲动——你看我儿子,可乖不!?
实践证明,人性是挡不住的——上帝说,晒娃是不可避免的人性。只是为了不太违背自己曾经的誓言,我就不晒图了,但说两句文字总行了吧?于是,在朋友圈中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但“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晒娃了。也许会造成对他人的困扰,对此,我很抱歉——但“实事求是”说,我儿子真的很乖呢!!!谢谢大家曾经的点赞。
“2016年5月29日。晃晃悠悠,儿子开始走路啦,哈哈哈哈!”
“2016年8月28日。中午,带儿子午觉。醒来,他也醒了,侧躺在枕上,向着我,安静地笑~那笑容,找不到比‘温柔’更好的词了!”
“2016年9月30日。下班。儿子在广场等我。我们牵着手,一起回家~”
“2016年10月31日。儿子看着我们,笑得眉眼弯弯。”
“2016年12月31日。哄儿子睡下~~安静回顾,这一年过得真TM快啊,啥事都没干、啥事都没干成,时间就没了。……正焦躁,自忖是否虚度光阴,身旁的儿子‘咯咯咯’地笑了,大概梦见啥开心的事了吧!!心里一下子明亮起来。”
“2017年2月5日。熄灯睡觉。儿子已睡下,突然爬起来,在爸爸妈妈脸颊上亲亲一下,然后又乖乖睡下~瞬时,幸福感爆棚!!”
……
翻看每一条记录,点点滴滴,说的是儿子,也说的是自己,说的我们一起走过的这段不可逆的人生。
儿子一天天长大。无限欢喜,也无限惆怅。
儿子,你快快长大吧,我爱你,我想看你上学读书、交友远行,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儿子,你慢些长大吧,我爱你,我还没陪你玩够呢,还想和你再捉迷藏、玩积木,再抱你安静睡去,每一分每一秒都好好珍惜……
儿子,你自由成长吧,你就是你;爸爸妈妈会努力,让你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儿子,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