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性功能
为姿势性地平衡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调控其他经线间的力量,以协调的方式来固定下肢和躯干,避免在任何使用上肢所进行的活动中发生结果松解的情形。
运动功能
参与身体侧屈、髋外展、足外翻。
治疗通则
通常与体测线有关的姿势性代偿包括:踝关节旋前或旋后、踝背屈受限、膝内翻或外翻、大腿内收受限/慢性外展肌挛缩、腰椎侧弯或腰椎受压(双侧体测线收缩时)、胸腔在骨盆上侧移、胸骨与骶骨间的短缩及因头部固定而过度受累导致的肩关节受限,特别是头前倾姿势时。
体侧线的评估与牵伸
1.前面观和后面观观察肩部或者髋部的倾斜2.双臂悬吊时身体左右两侧的不对称的情况3手举过头顶身体侧屈运动的活动度受限(避免旋转 矢状面的活动)4三角式是体侧线下部很好的牵拉方式
5.髂胫束的牵伸
6.瑜伽体式中的门闩式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体侧线牵伸方式
常见问题处理
1.腓骨肌群紧张造成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2.下肢体侧线不够稳定时躯干由承重腿向非承重腿侧倾(防止走路时髋的内收)
3.髂胫束肌张度与骨盆位置的关系:就髂胫束在体测线中的角色而言,它可以被认为是起于下方一点(胫骨外侧髁,但实际上占据了整个膝关节外侧),逐渐上行延展为三点(髂前上棘及髂后下棘及髂嵴中段肥厚部分的强壮筋膜附着处)。随着骨盆姿势的角度变化,髂胫束上端可能会相应地调整紧张度。骨盆外倾时,会出现髂胫束张力的左右失衡;膝内、外翻(膝关节向内或向外偏移)时,也会出现髂胫束与内收肌群的失衡。
4.胸腔
5.颈部:在颈部自肋骨到颅骨,体侧线仍以X模式走行,同样向前上方的部分位于向后上方的深层。胸锁乳突肌(SCM)既可以仰卧位操作也可以俯卧位操作。SCM此筋膜单元既参与了前表线又参与了体侧线,所以如果前表线被向下牵拉,则体侧线也会受影响。SCM对应头夹肌(前上方走向)起于下段颈椎于上端胸椎棘突止于枕骨外侧缘及颞骨后部。牵拉头夹肌时,仰卧位,向中线推移
6.体侧线和肩部:很显然,体侧线和手臂是相关联的-手臂线悬于身体侧面,遮盖了外侧肋骨和体侧线的肌筋膜。(体侧线是躯干的中轴线之一 是主线 所以它本身并不直接包括肩带但是这是概念上的区分,实际上臂线的组织肯定会汇入到体侧线之中)我们认为头部的主要支撑是由身体整个中轴部分完成,所以肩在头部的支撑上并没有发挥作用。知道下放胸腔的结构位置正常,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之间的张力平衡就足够实现对头部外侧的支撑。可是相邻关节假说为什么表示肩胛带的稳定性有助于颈部的支撑呢?两条臂线的肌筋膜线可能会无意中“抢了”体侧线的工作,即平衡的支撑头部。
肩胛提肌它连接在颈椎横突和肩胛骨上角,并与头夹肌平行走向。这个位置使其能够适当地平衡颈椎与头部向前的拉力。但是问题是肩胛骨不是一个固定的支撑物。通常肩胛提肌来稳定头部避免颈前引的这种方式肩胛骨通常会向上至后颈部。这也就是患者经常诉说肩胛提肌下部附着点会有压痛点或疼痛。并认为是受压所致。但实际原因却是经常无意识的“头前伸”的姿势引起的常见习惯
斜方线与SCM的关系其实与 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的关系一样。这种错误的启动模式会打破体侧线“X”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