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是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观望历史,忿恨施害国的残忍手段,同情受害国的悲惨遭遇,佩服强国的先进富强,惋惜弱国的落后贫瘠,却不曾质疑施害者为何是施害者,受害者为何是受害者,强国为何是强国,弱国又为何是弱国。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该书前言中,作者在新几内亚旅游时碰到的耶利提了个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是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最终顺服于欧亚大陆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适合人类食用的粮食、出行的坐骑、打仗的武器出现在强国,而不是其他区域,简而言之,就是为什么不同区域的文明发展速度不一样,这是该书想要解决的问题。曾有不少学者认为被征服者被征服是因为天生比征服者愚笨,而作者在文章开篇就否定了该类“种族优越论”,他甚至发现新几内亚人比西方人聪明,其中一个原因是新几内亚科技等设备较落后,在西方孩子沉迷游戏等娱乐的时间里,新几内亚人在从事积极有益的活动,这反而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因此,遗传不是决定欧亚大陆人战胜印第安人的主要原因。
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但在战争面前,人多并不代表力量一定大,作者通过一个例子证明了这句话。只有168个士兵的西班牙队伍击败并俘虏了一支人数相当于他们500倍的美国土著军队,乍一听是个奇迹,但细究才发现有迹可循,在武器上,西班牙队伍拥有更先进的钢刀、枪炮、马匹,而美国土著军队只有石头、木棍或铜棍、弹弓;在病菌上,战争前卡哈马卡爆发的一场天花点燃了内战,前皇帝一派被杀,导致现在的国家并不稳定团结;在文化上,西班牙通过文字传播掌握了关于卡哈马卡的信息以及前人的经验,而卡哈马卡对西班牙的了解来自并不准确的口头传播,且对新型武器一无所知;在组织上,卡哈马卡人是由一个统一的行政组织领导的,当领袖被俘虏,剩余的人失去了继续抗争的理由,自然而然归顺于西班牙了。这些因素也适用于其他战争。
粮食是一个国家胜利的后备力量,充足的粮食刺激人口的增长,可是无毒无害的食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无论是野生植物还是野生动物,都需要经过驯化才能上饭桌,不同气候下、不同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是不同的,只有通过不断选择优良品种,逐渐弱化不适合的基因,才能确定可食用的品种、适合种植的土地,动物也是如此。虽然原理很简单,但农业文化并不容易发展,其一,即使当地的种植条件非常优越,当地人如果不愿意从事农业,更钟爱狩猎或放牧,农业仍然没有发展的未来。其二,部分野生动植物驯化难度极高,甚至存在无法驯化的可能性。其三,除了自己研发新作物,也可以通过传播的方式获得作物的种植方法,但传播途中的险恶地形、语言不通等意外事件都会阻碍作物正常传播。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中国前期落后的原因,作者也提供了新思路,认为这与中国实行大一统有所关联。大一统有利有弊,统一的组织有利于政策计划的有效落实,避免扯皮推拉的发生,此次疫情也可看出,在防疫、救援时中央一声令下,地方政府能够快速响应中央号召。但当决策者下达错误的指令时,不论是清朝的闭关锁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革命,如果当初有人意识到统治者决策的错误后能勇敢提出,并拒绝跟从,最终造成的损失也许不会那么大,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可能没有那么远。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佩服作者刨根问底的学术态度,不偏信前人言论的理性,大胆联想、小心求证的的勇气,那些事迹既然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泛起波澜,不是无缘无故的,作为后生,我们在接受历史输入的同时,也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秉着一股一定要找到答案的劲儿,去探索,去追问,直至答案水落石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