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知日》系列杂志时,看到有《枯山水》一书,购买时并不知道是讲什么的书。只是看到《知中》杂志中有《山水》一书,想看看这本《枯山水》是不是讲日本山水风景的。正好我还没有去过日本,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日本的风光哪里最好。
翻开书一看,恍然大悟。第一页,大大的几个字:日本庭园的历史。此时才明白,这本书是专门介绍日本的庭园,包括了其历史、人物、基础知识、法则等等。一直觉得日本的文化来源与中国,与中国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知什么时候,看到一篇介绍日本文化的文章,知道了“殇文化”一词,才知道中国文化注重过程,而日本文化注重结果。不仅如此,日本文化中的悲观思想比较严重,与中国“中庸”之道完全不一样所以当我看到“枯”字,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殇”,不过我对日本并不怎么了解,也不知道自己理解是否正确。
“枯山水”是日本庭园文化独特的存在,最早出现在祭祀祖先的场所,即环状列石,列石的全貌是一个被精心规划过的完整墓群。枯山水禅庭的高峰时期是在室町时代,代表作是西芳寺等。到了明治时代,许多庭园采取了和洋折中的形式,此时的庭园时入了一个新时代。枯山水是抽象的禅文化和美学的具体表现,是日本庭园的至高美学。枯山水是交自然风景以石组与砂砾进行表现的庭园形式。枯山水庭园中没有一滴水,却能以抽象的方式表现出自然山水。这一点和中国的庭园是完全不同的,就我的了解,苏州园林享誉世界,它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枯山水,指以白沙和石组为主要元素,不引流亦不用水,通过铺设白砂、勾勒砂纹、放置石组而做成庭园样式或造园手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巧妙结地结合砂石,使之呈现小宇宙一般的意境,是禅宗世界的体现。在这里,和中国的庭院式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的庭院建筑也讲究一个意境。不仅如此,日本的枯山水中的“借景”,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构景手法之一。枯山水庭园中借鉴了借景的手法,扩大了空间构成,丰富了美的感受。
看完本书,对枯山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发现中国现代的园林建设,有些也是用了日本的一些理念,比如园林里的石径,以砂石为基础,铺设成各种纹路,给人以美感。现在想来,不管是谁学了谁的东西,只要是美的,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再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