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一个课题。因为死亡是专属于人的。有人说其他的生命也会死亡,不仅仅是人。不错,任何自然生命都有一个衰亡的过程。但是,只有人才会意识到死亡,才会知道自己的有限。所以说,死亡是专属于人的。
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是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生命只有一次,因此贪生怕死也成了人的本能和本性。而人生的有限和追求无限的本性所构成的人生的两极,成为了人生最大的悖论。在死亡面前,人生所有的意义都将消解。海德格尔说,人们为了躲避责任,争先恐后地躲避到人群中,但无论如何逃避,也逃不过人生之大限——死亡。在死亡面前,任何人都无处可逃,因为死亡是无人能代替的,只能你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承担。也许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世界原来可以是这个样子。
在这本写给孩子们的童话书——《天蓝色的彼岸》里,作者用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描述了关于生命和死亡的话题。
你死后应该去哪里?
难道死亡不是我们生命的终点吗?
小男孩哈里,因为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在和幽灵们排队等待去天蓝色的彼岸的过程中,他想起自己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于是开始了现实中不可能的回到人间之旅。
现实是残酷的。哈里回到学校,意外地看见他最好的“死党”和他最大的“死敌”竟然玩在了一块,发现他的大衣挂钩竟然被给了别人,他试图寻找自己曾经留下的痕迹……却不得不失望地承认: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
直到——他看到同学们整整一面墙的内容——关于我们的朋友哈里;他找到大家为他种下的树,上面挂着“哈里,我们永远爱你!”
路过电影院,哈里看见一排一排的幽灵。他很难过:有这么多的幽灵在这里,说明他们都有没干完的事情,所以不能离开这个世界,去往天蓝色的彼岸。可见,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就匆匆忙忙迎接到死亡。
哈里很快的回了家,为之前与姐姐的吵架而道歉,跟父母道别:再见,妈妈。再见,爸爸。再见,雅丹。我想你们。我爱你们大家。我爱你们所有的人。我非常,非常,非常地爱你们,比我能说出来的还要爱你们。在表达了爱与告别之后,哈里轻轻松松地走向了天蓝色的彼岸——轮回。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绝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意思是说,在你睡觉前,绝不能生气或敌视任何人,特别是不要敌视你所爱的人,因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
有风轻轻吹过我的脸,桌上的花茶荡起涟漪。活着真好,能感受所有的一切,可死也并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
前几天,塔公寺的阿布喇嘛发了一条微信:
昨日一西藏昌都籍货车行至康定县新都桥上柏桑村时,不慎碾压一老阿妈,经抢救无效今日逝世。逝者家属未索要肇事司机一分钱,反而帮司机在交警队办理相关手续。司机百般感动,拿出10余万,双膝跪地,请求逝者家属接纳,但仍被婉言谢绝,只得含泪离去!这一幕可以说世间仅有,这就是信仰馈赠给社会的和谐和美好!这就是信仰寄予人心的善良与宽容!
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亡者家属和肇事司机会在警方的协调下进行善后的处理与赔偿。如果亡者家属通情达理,接受赔偿一大笔钱,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遇到不那么善罢甘休的,双方还会请律师,保险公司反复谈判,甚至对簿公堂,拖上几个月。这种情况下,亡者的魂灵,想必也像电影院里的幽灵一样,带着诸多牵挂,不能安心吧?
在佛教看来,生命是由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意识境界所组成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执着于这一期短暂的世间生命而不断的流浪生死。由于根深蒂固的佛教信仰,藏族人对生命看得很透彻,对死亡也很淡然。他们接受一切已经发生的,并安住于当下。他们对亡者往生的关注度要大于世间所有的其他事情,他们通过不断的诵经回向,希望亡者可以得到究竟的解脱。这样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没有惊慌,没有恐惧。
我们绝少去想到死亡,也许不愿,也许不敢。但死绝对不是生的结束,它也不会是生的对立面。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与生毫无区别,彼此映照互相观望,就像我们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对待生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