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并不满意自己写的文章,几乎都在写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情感的各种感悟。然而阅读量却一直不高,参加田宝健身房写作训练营以来,主要发现了自己三个写作问题,一直约束着我的写作水平。
一、定位不清。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专门写某个领域的文章。当我看了一本书,我会写读后感;当我出去游玩,我会写游记;当我看了一场电影,我会写观后感。虽然写完以后自我感觉良好,但就算发到朋友圈也只有十几的阅读量。
而在田宝为我们上的第一堂课《简书初学者入门指南》中就提到了自媒体定位的原理,主要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寻找自己喜欢、擅长又符合大众需求,甚至能够获得尊重和获得自我实现的领域。
定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田宝建议我们多出去、多看书,多做定位相关之事。实在想不出来的,可以先写他40几篇,尝试各个领域,通过投稿和文章反响情况,得出自己擅长的领域。
目前我写过的几个方向似乎都没有特别突出的。
比如读后感:《你一年的8760小时》
比如电影的观后感:《朝圣之路|生命不息,信仰不止》
这篇文章简友帝天宇为我指出立意不够新颖,可以从我们是否在消费信仰方面入手。
比如游记:《风车之旅》
二、语言太长太啰嗦。记得在加入训练营之前,我通过帝天宇的分享进入了田宝的《思考快与慢》导图分享群,当大家在讨论写作问题的时候,我也表达了自己对写作的主要困惑。就是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很容易把一句话写的太长而降低了大家的关注兴趣,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改。没想到田宝主动加我,还让我发一篇文章给他看,帮我分析,这让我很意外、很惊喜也很感恩。
田宝主要指出了我的两个问题:
1、排版,包括划重点和图片去水印
2、句子太长,分段不够,读起来很累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确没怎么上心,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去加重点,但觉得一篇文章还是要通篇看完才有上下联系,可能还是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短、平、快。对于图片水印,我并不知道有水印专题不收,确实也没有去投什么专题,因为反响不大。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是深有体会,包括之前写的读后感也是,总是太长太长,还想着只有这样才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其实这样并不能增加阅读量,因为大家现在都很少有耐心静下心看一篇文章了。
这让我有了改进的方向,一是学习排版,二是学习把句子写短写利索,向新媒体写作者进发。
三、没有考虑《写作第一性原理》。田宝的第一次课也为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就是写作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写作背后共性的共性。“写作五行图”则为我们展现了自媒体爆文的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制造冲突,比如小说的根本特征。小说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就是情节步步紧扣,气氛剑拔弩张,结果出人意料。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你不知道主人公之间的这些冲突矛盾该如何去解决和面对,所以你会废寝忘食地往下看。
二是从热点出发,网络爆文都是从时事热点出发去揭示背后的人性与情感对待。比如正火的电视剧,前面是《人民的名义》,现在是《我的前半生》,都有不少公众号以此为题材写出阅读量过万的爆文,因为抓住了大众对于热点的关注度。
三是从情欲出发。情感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大家也都会遇到各类情感问题。因此情感永远不会过时,总有一大批受众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情感问题,对表达相近的情感文章产生兴趣而驻足拜读。
四是从利益出发。很多励志文、干货文都属于这类文章。比如田宝关于刻意练习的三篇文章,写作中的《刻意练习》 | 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一),都为初步写作者提供了自查自纠的好方法,可以对照自己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
五是猎奇。好奇心永远是大家心底的一只小猫,看到一篇标题新颖的文章,只要没有急事,大多数人都会点开来看,所以标题很重要,当然里面的内容也需要从新的角度去写,否则进去后会马上推出。
而纵观我的几篇文章,不管是读后感、观后感和生活感悟都仅仅是对生活的感悟,虽然也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似乎只是我对于这个生活事件的自言自语和絮絮叨叨。
面对上述的几个问题,我会在之后的每一篇文章进行对照和自查,为进一步写出高质量,又实用的自媒体文章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