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表演三模剧:
第一幕:想给给不出
各种现实和心理的冲突:
满不在乎 vs. 心跳要作呕。
不自在 vs. 严肃、恬静、丝毫不乱的空气。
“边幕”的暗处 vs. “脚光”“顶光”“聚光”大放光明的舞台。
光幕让我想躲开观众的视线 vs. 看惯了灯光反而对观众的害怕心理和吸引力比从前厉害。
不自然而无效果的表演:空虚,搜遍枯肠挤不出情感,力不从心,害怕,双手发僵,喉咙收紧,声音像唱高调,暴躁,每个姿势都糟糕,难为情,脸发烧,搓手,抵安乐椅背。
情绪转变:感觉一败涂地了,无可奈何,突然生气,索性把什么都丢开不管,盛气地喊。
第二幕:同理共情引发共鸣
喊出“流血啊,伊阿古,血啊!”,“体验到一个正直的人的灵魂所受的创痛”、“深深地打动了我的感情”,
引发了“听众们似乎都把身子前倾了一点,观众之间似闻窃窃私语之声。
情绪转变:受鼓励,涌出热力,脚光和黑洞从意识中消逝,一点害怕的心理都没有了。
影响力:保罗先是奇怪,后来受影响,放胆演下去。
结果:听见一片喝彩声,心理也从满了自信。
第三幕:期待夸奖及通过他人看见自己
1.期待夸奖:
“明星”神气,装作满不在乎,却故意做到导演和助理看得见的地方,希望被叫去夸奖几句。
2.被他人打动:
玛利亚的“救命啊!”,让我听了只觉得一股冷气冲入心坎。幕下了,耳边还依稀听见她那哭声。她一踏进台阶,说一句话,情感就沸腾而起。
导演也好像触点似的一愣。联想到自己那句“流血啊,伊阿古,血啊!”,满堂观众受我感动,我也一样的有劲。
启示:
1.水平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有过自己练习和排演,公演就是一个真实的检验。所以,慢就是快,积累靠平常,不要寄希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能及格,临时要抱佛脚,是为了可以更好,预防突发。
2.当下与专注,是最好克服害怕的方法。当害怕的时候,关注现在的每个动作,每句话,此时此刻。就如这位什么都丢开不管,反而有神来之笔。
3.只有自己同理共情了,自己有体感了,才有可能感动观众。同样的,只有自己理解透彻,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个理论,有体感,才有可能教会学生。而这个时候,才有可能有影响力。
4.孩子总是寄希望于自己有一点点成绩,就得到大人的奖励。比如这位希望获得导演的夸奖。这正是一种不确定的表现。我为什么要教,是为了获得学员或者是主办方的奖励吗?若这一点想不通,会让动作变形。
5.“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看到玛利亚表演结束后,还有2333……的不断余音绕梁,让“我”能够回溯自己的经历,而有所感悟。所以,观摩是一个非常棒的学习方法,要去听好的老师的课,去听同行的课。
喜马拉雅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