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是有保质期的。
过了某个时间段,会发现再也舍不得胃被各种强刺激且不明来源的调料们虐待了。所以,讨厌起外食。
再好的加工美食,刻薄敏感的舌头一尝就知道放了多少味精、多少糖、多少奶油。更糟糕地是,你被小心呵护的肠胃很矜贵,它们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声撕竭力地抗议,直到马桶和你一起累了。
购物则是让人不忍沉迷的心瘾。
刚开始时,满足感被华丽的质感、新巧的功用无限地抬升,抵达一个最高点。然后,“扑哧”爆了,剩下数字飙涨的信用卡账单,和越来越难以被满足的对好东西的追求。扔进去大把时间,每天还长草似的想要更多。仿佛一个悖论,越买越想买,越买越不够。
那时,拥有或者说占有,远远大于使用或享用它们。
终于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每一个物品都是有前世今生的。
它们有被制造出来的过程,存在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还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时间去养护,而人类一天只有24小时,还得刨去各种维持有机体存活的必要时间。这时候,狂购物比工作还累人,结果更让人容易沮丧,到头来是无尽的空虚。
那么,总得做些什么吧。作为一个高级、胎生、能直立行走、有思维、有情感的哺乳动物,工作和生存之外,总是要获得一些多巴胺,总得有些追求,总得享受生活给予的,然后觉得美好,以延续下去。
此时,你关注起自己内心,想到远方去。你想要内心的平静,你乖乖地盘起头发跟着教练练瑜珈去。你隐约知道,你的心,需要,哪怕是,片刻的宁静。
旅行的时候,你成了一个旁观者。
满眼都是新鲜的,一草一木皆有情绪,他乡的阳光就是灿烂,雨也美、风也柔、雪也白。
从琐碎的日常生活逃离,你的感官被重启了。
你成了一个敢于远行的勇敢者,性格里、精神里的阳光特质,华丽丽地跑出来冒险。所有的面具轻飘飘地落下,你回到最初的自我。
旅行,是一年中,至少一次,或者两次,你真正主宰你自己的时候。
一个人体验过某一种好感觉,当无法实现时,总会找出一些可替代的解决方案。也许是一周两次的瑜伽课。
瑜珈背后蕴含的正面想像是宁静的,而且是大宁静。
身体不断的拉紧,四肢伸展到从来没有的角度,你咬着牙,坚持着。因为你知道,这是为了最后练完之后的放松。那一刻,真是放得很松,心里可以很清透,身体竟然可以如此轻盈,明天不得不缴的违章停车罚款,昨天股票涨了5个点,全都忘在脑后,这时候的你,不悲不喜。
这以后的有时候,你开始在入睡前盘腿坐着,不自觉地,失眠的半夜或凌晨也会坐起来,闭上眼,又深又长的腹式呼吸,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你开始每天,习惯性地冥想。也许只是5分钟。
忘记自己,忘记他人,忘记烦扰的世俗生活,忘记五光十色的世界。你哭了,流下轻松地眼泪。
原来,旅行、瑜珈和冥想的相通之处是,拥有出离生命的片刻。
旅行是年出离、瑜珈是周出离、冥想是日出离。出离的我们,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生命这出大电影,一切得失都烟消云散。此后,入戏是感动,出戏是思考。戏中则是落力演出,尽情体验生命的流转和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