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比冈湖效应”简单点解释,就是高估自己。笑来老师举的一个现象比较经典:接近 90% 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准以上……我就属于其中一部分。这个原因笑来老师认为这是: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以上。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在思考时总感觉那个问题很简单,而当我们做时,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我第一次看到笑来老师要求只字不差的阅读时,心里想这还不是so easy,但是当自己尝试这么做时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做不到,哪怕是练习了十来次也还是做不到。我立马开始反思自己,在熟悉或者感觉熟悉的事物上,通常会形成一种超乐观感知,这种来自周遭或者想像的感知会掩盖实际水平或者真实情况。这就可能造成一种现象:我们经常处在落后的位置,而不自知,反而生出一种无畏的自信。犹如达尔文那句名言:无知比知识更容易招致自信。
而落后一个最明确的表现就是,比下有余,大部分人拿着这个借口去回避,最终就会发现自己在这种假想的优越感中,和别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北京和天津的一些土著居民,总是操着一口纯正的京腔(津腔)东家长西家短,看着各种外地人不舒服,可能用不屑更确切,他不就是学历高吗!不就是有钱嘛!但他不是北京人(天津人),没户口没有用。这种优越感逐渐让他们在竞争中逐渐落败,即使他们低矮的平房被拆迁(这不是那种几层高的私房,一拆赔个几千万的那种),他们也很难在原位置买到房子。当然他们还是可以买到稍微偏远一点的,一旦拆迁他们越发优越,殊不知很多优秀的外地人已有车有房,更重要的是有优于他们的工作和见识。当然比下有余,也不完全一无是处,在压力大的今天,每个人都处于紧绷的状态,拿这个劝别人暂时性缓解下压力还是可取的,但是千万不可当真。
有时上进人因为害怕落后而恐惧,而这种恐惧会带来巨大的危机感。当这种危机感过强时,往往会产生些副作用,比如引发焦虑。这两年深感成长的必要性,当看见别人阅读,自己也要做到;当看见别人英语很溜,自己暗自下狠也要跟上,当别人写作,演讲,早起,冥想,投资理财......自己统统也要下狠做到。我开始信誓旦旦的列自己的计划,每天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学英语,几点钟阅读,几点钟冥想,周几听理财课,周几分析行情复盘,周几写作,看着满满的计划表,信心满满,感觉自己做到肯定没问题,而且要不了一年自己也能成为大咖。可事实呢,第一天就被打败了,第二天第三天接着被打败,然后呢,没有然后了,一周不到计划就流产了。我根本做不到,这种看似进取的做法又让自己陷入落后的坑中,我要的太多了,根本无法专注,也就意味着一个抓不住,一直会在坑里挣扎不起来。
那怎么做才能不落后呢?专注的进取,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对于现阶段的自己了来讲就是不不断突破自己想一个个突破的专项,去年已完成早起,今年要做到能演讲敢演讲,目前已加入头马俱乐部近一年,略有进步,但有限,需要持续。明年是英语,其实已经在学,只是偶尔会断续,总之,有点难,而且这些过程都是痛苦的,但是要向前看往前走!目前已从前一个舒适区零售行业跳出,近三年目标是学习,考入北京或者上海的MBA并完成学习,在这范围内思考出未来的方向,并跳进去。
目前的困惑或无奈是,不够专注,惰性太强,总感觉动力不足,这就痛苦的根源,想进取却又不愿下功夫费精神。但是明明自己已经把自己置于一处看似的绝境:不过线,将会让众人失望,让帮助自己的人无光,自己接下来的路也很窄,而且目前这些金钱花费:房租,培训班,学习等费用将打水漂,自己会更加落入一种落后的境地。如果过了,但将会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可信任度,得到的帮助和机会会更多,路更宽,未来会更有盼头,自己的花费将转变为投资而不是浪费。如此看来,现在没有一点理由可以松懈的,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松懈了,值得反省,后面这一段需要写在纸上,贴出来,警示自己。(受玉凤姐昨天分享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