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的某个角落,坐落着一个小村落,村民们接受着大自然的恩惠,日子过得还算富足。坚固的石造围墙使他们免遭野兽的侵袭,时而能外出狩猎,久而久之,村里定制了生存计划:每日村里都会组织狩猎队外出,得到的肉类小部分贡献出来,其余都可以自己享用。
村民们经过数年的经验累积,从群攻肉搏,到单点射杀,发展至现在的陷阱为主。投入一定的精力与资源,就可以安心等待猎物上钩的计划深受人们喜爱。但是为了不同体型的动物需要准备不同量级的诱饵和陷阱,就需要人们自掏腰包或村中补给的肉类作为诱饵。
某天一位年轻人再也不满足于野兔野鸡等小动物,将自己大部分的家当都拿来换取了小半截野猪的尸体做诱饵。漫长的等待时间中,他的伙伴已经满载而归,而他的陷阱也被众多“顾客“关顾,只是他一次都没有拉动陷阱。一旁的伙伴异常不解,指着已经被啃食的一片狼藉的诱饵,质问他为什么要浪费资源,如果这次不成功未来的时间里他很可能会没有肉吃。回答他的还是沉默,陷阱上早已围满了动物,年轻人依旧沉着的等待着,目光透着自信。
这时异变徒生,围着诱饵的动物四面逃窜,年轻人的猎物来了,一头硕大的黑熊驱赶走了所有动物,垂涎的盯着那野猪肉,只可惜它刚走近诱饵几步,就掉进了年轻人为它准备了好久的巨型坟墓,伙伴看着洞中咆哮的黑熊,久久不能平复。
我在公司周一的会议中,根据同事的经历分享,以及台下的我们给予的反馈,想用这样的小故事来总结记忆。
分享的同事A愿意花1000块钱的亏损,换取潜在的3000块钱盈利,而这样的成本付出,远远超出了他的资金承担量,也许两三次错误就能让他在起不能。这样的行为顿时引起了某些同事的质疑,认为他眼高手低,不适合公司稳健的风格。我们就这个问题产生了诸多讨论,让我获益良多,同时也在帮助我拓宽格局。如果我始终站在现在的角度,用正常的眼光去衡量一次“狩猎“,那我应该会一直平庸下去,虽然同事分享的方法有些极端,但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是值得借鉴的破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