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棉花是衣料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平民百姓更是如此。而如今,纯棉衣料越来越被人珍视,棉花的价格也日益高涨。在家乡,每家都会种几亩棉花,这差不多是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可除了农民,很少有人知道种棉花是极其繁琐的农事,这其中付出的辛劳和耐心是他人无法想象的,除非你亲自参与过。
育棉。播种棉花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把棉籽撒在地里,随它们生根发芽。首先要育棉,就是培育棉花苗。大家应该都见过做蜂窝煤的煤枪,育棉的时候也要用到类似煤枪的工具,只是做出来的不是蜂窝状,而是一个个的小圆柱体,叫做“育棉钵”。这些育棉钵是用泥做成的,顶端有一个小窝,把棉籽放进小窝里面。然后把播了种的育棉钵挨挨挤挤地放在一起,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层塑料薄膜。育棉的时候虽已是春天,但天还有些冷,薄膜可以帮助棉籽尽快发芽。
种棉花。等到育棉钵里的棉籽发芽,棉花苗长到7~8厘米的时候,就可以种棉花了。棉花地已经被翻整得非常平整,泥土也被犁耕得很细腻。这时,把育棉钵连带棉花苗用箢箕挑到地头。种棉花纯靠手工,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帮助,一般至少要两个人才可以完成栽种。一个人用“挖头”(一种铁制农具,用来挖地)挖出小坑,另一个人在后面放进育棉钵,然后用手覆土盖上。种棉花时要充分考虑好棉花之间的间距,这也是为什么要育棉,而不是直接播种。合适的间距,棉花才能舒展开枝条,才更利于结“棉桃”(棉花的果实)。种完棉花之后还要用桶挑来水,一棵一棵地浇水。所以,种棉花是一件辛苦的事,往往种一亩棉花要2~3天。如果家里要种四五亩棉花,那就得忙上差不多半个月。而且这些种下的棉花还不一定都能成活,过几天还得挨个查看,如果死了,需要及时补种上。
锄草,也叫薅草。锄草使用的农具叫“锄头”。棉花地里最容易长杂草,在棉花苗还小的时候,杂草因为阳光充足比棉花苗长得还要快。这时如果不及时把杂草用锄头除去,那杂草就会“欺住”(妨碍生长)棉花苗。锄草是件艰难而且没完没了的工作。杂草绝不会因为锄一次就不再生长,它们会一茬接一茬地生长。有时候刚刚锄完草,天就下雨,这些草就又活了。所以,农民们都是日照最强烈的时候出门锄草,也许你觉得这样太不聪明,可农民认为太阳厉害的时候锄掉的草才容易被晒死。小时候,经常见到父母顶着烈日在棉花地里忙碌的身影。像马齿苋这些不容易被晒死的杂草,用锄头锄出来之后,还得一棵一棵地捡起来扔到路边。锄草这工作真的是既繁琐又辛苦。一般,一块地最多隔半个月就要锄一次草,如此反反复复直到棉花长出很长的枝条,无法再锄草为止。
施肥。当棉花长到半人高的时候还要给它们施肥。施肥的活计一般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小时候,父母给棉花施肥的时候都要叫上我和弟弟。这时候棉花已经长得很高了,枝条也伸得很长,在棉花地里行走已经很不方便。一般爸爸在前面挖坑(在棉花根附近挖一个坑),妈妈往坑里丢肥料,我和弟弟负责用土把肥料盖起来。听起来很简单,其实也不容易。爸爸在挖坑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以免挖头碰断棉花枝,挖断棉花根。棉花已经长得高了,抬起挖头也很困难,真有些有力使不出的感觉。妈妈负责丢肥料看起来很容易,可实际上肥料袋是放在地头的,要用盆子把肥料端着一勺一勺丢进坑里,而一盆肥料的重量可是不轻的。这还不算什么,一般施的尿素、氮肥这些肥料都是易挥发的,很刺眼,常常会让人流眼泪。我和弟弟帮忙盖肥料的活儿倒是不难,就是要脱掉鞋光着脚在地里,用脚把爸爸挖出的泥土再回填回去。这并不费力,但是棉花地里密不透风,早上还好,到中午的时候里面又闷又热,真是异常难受。挖坑最慢,爸爸总是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先去地里挖坑,等早饭后我们去的时候,他已经挖出很多坑了。就这样,一家人紧密配合,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把全部的肥施完。一季棉花一般要施两次肥,两次施的肥是不相同的,但是同样的累。
整枝。棉花施了肥以后就长得很快,它们会抽出很多枝条,有些枝条是不会接棉桃的,长了没用,但会吸收营养。所以,这样的枝条要把它们折去。爸爸妈妈凭着多年种棉花的经验,知道哪种枝应该折去,认真地教我们。很快,我和弟弟也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给棉花整枝了。整枝倒不是什么重活儿,但就是需要你一棵棉花,一棵棉花挨个儿找,一根枝条,一根枝条,慢慢折。这是个慢活儿,你要有充足的耐心,如果你马虎,那直接后果就是棉花会因此减少结棉桃,也就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农民在干活的时候绝对不会自欺欺人、马马虎虎,每一件活儿都是踏踏实实地做。除了折一些无用的枝,还要给每棵棉花“掐头”(把棉花顶端掐去),这样棉花就不会再长高,所有的营养就都供应到棉枝上,以利于棉桃的生长。有时夏天刮风下雨,棉花会被吹倒,还要一棵一棵地扶起来。小时候看父母在做这些事情不觉得,等大了和父母一起干活的时候,才知道父母之所以这么有耐心侍弄棉花,是因为他们侍弄的不是棉花而是希望。
打农药。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曾因给棉花打农药而中毒。棉花结棉桃之后要防治棉铃虫,棉铃虫钻进棉桃里之后,整个棉桃就会烂掉,也不可能有棉花了。所以,防治棉铃虫很重要。棉花结棉桃的时候已是夏季,而夏季的天气规律通常都是午后下一场雨。打农药的时间就必须选在中午,因为早上有露水影响药效,下午打药可能会被雨水冲掉。农民只有顶着中午的烈日在地里打农药,上面烈日炙烤着,棉花地里又密不透风,非常闷热。在这种情况下,打农药的人不是中暑,就是中毒。打农药真是件辛苦又危险的活儿。在农村,一般男人会主动承担这件工作,因为背着十几斤重的喷雾器本身就已经够累了,还要克服酷热和毒药的侵袭。其实很多事情是没得选择的,不管你多聪明,你也只能做出唯一的选择,就像酷热的中午打农药,这就是唯一的选择,你无可逃避,只能忍受。
摘棉花。我的家乡是把整朵棉花摘回家,再把棉絮从棉壳中剥出来。摘棉花必须赶早,或是趁晚,太阳一晒就不行了。早晚有露水的时候,棉壳上的叶子被露水润湿,这时摘回家,免得碎叶子粘在棉絮上影响质量。如果太阳晒过,棉桃外面的叶子就会变焦脆,很容易碎了粘在棉絮上。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在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去棉花地里摘棉花,或是晚上有月亮的时候连夜在地里摘棉花。棉桃裂开的时间很集中,有时候一天不去,棉花地里就是一片白。所以,这段时间农民们都早晚加班加点地摘棉花。小时候我也曾帮爷爷摘过棉花,那时候个子小,进到棉花地就被棉花淹没了,只摘了一筐,结果累得晚上发了烧。但这毕竟是收获的季节,不管多累,农民都是高兴的。我记得有一年夏天下了一场冰雹,所有的棉花都被打得只剩光杆,大家辛苦了几个月,一下子化为乌有,真让人欲哭无泪。和这相比,摘棉花的辛苦又算什么呢?
剥棉花。摘回家的整朵棉花,还要把棉絮从棉壳里剥出来。这看起来是很清闲的活儿,不用出门,就在家里剥就行了。可往往剥棉花会剥得手开裂、出血。每年收棉花的时候,妈妈手指头上就贴满了胶布。棉壳很硬,要把棉絮从棉壳里剥出来,手难免会被棉壳上的尖角刺到。等剥了成千上万朵棉花之后,手上已是伤痕累累,到处都是裂开的口子。有时候为了赶着把棉花剥出来晒干,还要熬夜剥棉花。父母劳作了一天,还要熬到半夜,手里拿着棉花,眼睛和手已经不听指挥了,不停地打瞌睡,实在太瞌睡就去喝口凉水,或是洗个冷水脸,让自己清醒些,然后接着奋战。收棉花的季节,父母往往一天只能睡3~4个小时,晚上剥棉花剥到12点,早上3、4点又得起床去地里摘棉花。这样一季下来,人就要瘦10多斤。
晒棉花。剥出的棉花还要晒干才能送去棉花站售卖。晒棉花要专门支起晒棉花的架子,上面铺上用芦苇或是高粱杆编成的席子。把剥出来的棉花晾晒在席子上,还要时不时地去翻面,让它们充分吸收阳光尽快干透。通常一席子棉花要几天才能干透,晚上要把席子卷起来盖上塑料布,以免露水打湿,第二天再打开接着晒。晒棉花时最烦的就是鸡,剥出的棉花里有时候还会藏有棉玲虫,鸡就跳上席子找虫吃。一边吃一边用爪子把棉花扒到一边,有的棉花就被扒到地上,沾上灰尘和渣滓的棉花要用手拣半天才能把渣滓拣干净。所以,那时我最恨的就是鸡。一旦鸡靠近晒棉花的席子,我就跳起来大呼小叫,可有时还是防不胜防,那就自认倒霉了。晒干的棉花用蛇皮袋做成的蛇皮包包起来,等凑够几百斤才能去卖。有时候下连阴雨,晒干的棉花又回潮,长了霉,只得拿出来重新晒,而且还卖不出好价钱。小时候没想那么多,现在想来父母赚的每一分钱,都要付出如此多的辛劳和血汗。
卖棉花。卖棉花和卖稻谷、麦子一样麻烦,要去棉花站排队,还要接受棉花站工作人员的检查,如果他们觉得不够干燥,那就要继续晒。一般卖棉花是卖籽棉,但有几年,不知道为什么不收籽棉,要收皮棉。那就还得在棉花站把籽棉里的棉籽脱出来,才能去售卖,这又要多一道工序,还要支付加工费。
拔棉柴。棉花摘完后,棉花叶也落光了,就剩下棉杆长在地里,我们称为棉柴。这时要把棉柴都拔起来,因为地马上要种冬小麦了。拔棉柴要用上“棉柴钩子”(一种专用工具),就算戴上棉手套也非常费手。棉柴拔起来放在地里晒几天,然后捆起来,码成棉柴垛。等村里的棉柴垛都堆起来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即将过去,接下来冬天就来了。
这一季棉花才算种完了,经历了春、夏、秋整整三个季节,而明年又是新的一季,如此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