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读书会第二十二周输出打卡:《刻意练习》

这本书最开始就纠正了读者的两个不完整的思维模式。

我们一直都很相信“一万小时理论”,可是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

所以作者认为,比起一万小时定律更合理的是:“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才有用”!想要成为任何一个领域内的专家都要进行刻意练习!作者强调的是一种正确的练习方法:一定要有好的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说说我最近学吉他的经历。目前来说,我的老师是我的学生还有一个网上吉他自学视频。开始学习一周了,几乎每天都会弹两个小时。我练习的是我的学生还有网上视频留下的内容。所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其实内容不难,但是我在练习的时候有种深刻的感觉:我对自己非常不自信,因为我不知道我在练习中到底做的怎么样,没有人给我反馈,我不知道我的手指姿势是否是对的,我不知道我弹的力度是否到位了!我相当于是在进行“闭门造车”!所以内心非常渴望能与老师见面沟通。你看,我确实是在“刻苦练习”,可是练习的效果比较慢,因为我并没有做到“刻意练习!”

这本书正好在恰当的时候读到让我警惕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重复低效行为。就像作者说到的:把现在的日常事务努力重复1000天,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只会让你在现状中陷得更深。我完全相信书中所提倡的:刻意练习是一种更高阶的学习方式,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并缩短学习时间,让你走向通往卓越之路。

而第二个点中作者认为: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我们长久以来已经接受了:这世界上确实有些人天赋异禀。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哪怕像莫扎特这种音乐神童,他之所以能在很年幼的时候分辨各种复杂音高,正是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进行过“刻意训练”的,他从小的家庭音乐环境都为他的刻意练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具有一些固定的潜力,有的具有音乐潜力,有的在数学方面有天赋,有的生来就适合体育运动,有的天生精于商道,我们可以选择发展(或者不发展)那些潜力中的任何一种,但不可能填补那些特定的“缺陷”。因此,教育或训练的目的变成了帮助人们发挥他的潜力,以便尽可能充分地填补那些缺陷。

基因可能以许多其他的方式影响着某人的成就,特别是那些影响着某人有多大的可能勤奋并正确地练习的基因。但从数十年的研究中发出的清晰信号是:不论基因遗传可能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发挥着什么作用,这些人拥有的重要才华,与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才华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地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

这么说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潜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潜力,并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发展潜力,事半功倍地把潜能转化成自己的技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051评论 4 106
  • 你有梦想,有目标,有计划,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用来完成制定的计划。那么接下来这本书将给你指明方向。 《刻...
    春天的蜜蜂阅读 6,184评论 18 194
  • 《刻意练习》的读书笔记 作 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作者简介: 姓名:艾利克森 简介: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
    格式化_001阅读 3,548评论 1 24
  • 这段时间打算刻意练习,提高绘画水平,不是美术生,不是设计师的我,发现线条还是非常薄弱,未来21天一定要有突破,突破...
    重拾图趣阅读 896评论 0 3
  • 自从C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听说朋友有段时间老是看见地上有黑色的发圈,自己从来不用买,C发现自己也会经常看见黑发圈。C拿...
    短手龙揉不到眼睛阅读 494评论 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