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三重境界
课堂可以从教学活动基本框架落实、知识理解抵达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对话质量三个层次来考察其成败;这三个层次上的优化,可以谓之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是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魅力之时。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问题—真理”;课堂本质: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的思维训练,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第二重境界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即知性学习;第三重境界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视这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重新经历。经历原初的困惑与探索,以及喜悦。
第二重境界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综合理想课堂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的追求,我们还应进一步确认: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重新经历此过程的不只是教师,更应该是全体学生。理想中的教学与学习生活是这样的:师生围绕着一个“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但是它的核心永远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奇与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