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禅修1000坐(上篇)

自 序

公元2016年8月16日是我开始不间断地禅修打坐后完成第1000坐的日子,掰手指一算,从2014年10月8日开始已经过了22个月零9天。

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生命历程换算成1天的话,那么这22个月仅仅是不足万分之一秒的刹那。但是,如此的“刹那”却对我的生命引发了未曾预料的蜕变...

动念写这篇文章大约是缘起自11个月前即将完成500坐的时候,那个时间点也恰好是我持续禅修满1年,心里总觉得应该要写点什么,却发现千头万绪不知该从何下手、百感交集却不知应如何言说。我这才深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在某些时候竟是如此的苍白和无力,难怪禅宗有“不立文字”的说法,并非是故弄玄虚,而是生命历程中的某些部分实非语言文字所能完全表达,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过,“不能完全表达”并不等于“完全不能表达”。所以,经过整整一个月的酝酿,我决心把我过去22个多月来的禅修经历做一次尽可能详尽的书面总结,以期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总结个人禅修的起步与修学经验,为有兴趣学习禅修的朋友提供一份“现代版禅修入门”的纪实性参考资料;

2、总结个人在禅修过程中的体悟,将自己对“禅修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在生活中禅修”等方面的思考整理出来,供对禅修有兴趣或好奇心的朋友作为参考。

OK,首先就让我从这22个多月来在禅修上所下过的功夫说起吧...

功夫篇

在我看来,禅修可以说就是一门调控自心的功夫。也可以说是在这个世上各式各样的功夫中,修学挑战最大的一门功夫。其原因并非是因为禅修所需要的天赋或技术过于复杂,而是因为其修学的方向恰好与我们长期以来累积的习气相逆,就好像是逆水行舟或负重登山...

一 修学经历简述

我第一次接触禅修大概是在2011年的秋末。那年夏天,北京的好友阿龙送了我一本讲述中国当代终南隐士的《空谷幽兰》,我几乎是在北京回上海的高铁上一口气就读完了。

回到上海后,我就把家里已经落了不少灰尘的那些与修行相关的书狠狠地读了一遍,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南老师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书中较为详细的讲解了禅修的坐法与入门方法。于是,我就按照书中的描述,采用最常见的数息观开始了我初次的禅修之旅。

图1:南老师的著作《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记得那年的秋冬两季,几乎每天上下床前的半个小时就是我在床上修习禅坐的时间。虽然,断断续续地坚持了四个多月,除了大冬天的夜晚不开空调也会坐得浑身发汗外,我并没有获得什么诸如气脉贯通、见光见佛等的新奇体验,相反倒是在数息的过程中经常觉得呼吸不自然,常常发生出息吐不尽而导致憋气的情况。

因此,来年春节过后,借着工作太忙的理由,也就没有再坚持了,我与禅修的初次连接就这样毫无波澜地中断了。

我与禅修的再次连接已经是30个月以后了...2014年8月很偶然的机缘,我因为好友涛哥的引荐,来到了当年读《空谷幽兰》时无限向往的终南山,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正式的封闭式禅修。正是这一次的终南之行,我才似乎懵懵懂懂地摸到了禅修之路的台阶,找到了禅修的感觉,并且在师父的传授下学习了不同于数息或观息修法的“月轮观”修法...

图2:第一次在终南山禅坐

同年10月国庆期间,在结束了欧洲旅行后,我决定重新启动我的禅修计划。从那时起,我开始坚持每天打坐,采用的修法正是在终南山上学到的月轮观。3个月后,2015年的1月我自信满满的参加了在广东龙山举行的密集禅七活动。

这是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密集禅修,不仅是因为高强度的持续禅坐迅速摧毁了我3个月来刚建立起的盲目自信,而且也正是因为在如此高强度的身心磨练中,我才第一次切身领悟到了禅修之于生命的价值。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令自己震惊无比的发现--我在过去3个月来所修的月轮观居然压根没修对!虽然,一瞬间被打回了原点,但是我隐隐地能感觉到重新由零开始的这个起点已不是3个月前的那个起点,重新回到起点的我也并非就是3个月前的那个我。

龙山的禅修让我认识到了共修的重要性,其后的18个月里,我一上径山、五上终南,并在上海、杭州、广东等地总共参加了不下10次的禅三、禅五和禅七共修。持续的共修不仅增加了我在修学过程中纠错与修正的机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而且也为我创造了突破在家禅修阶段性瓶颈的契机。

图3:在终南山练习经行

回顾我的禅修1000坐,如果要对所修的功夫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梳理和总结的话,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是打坐的功夫、第二是用心的功夫、第三是知见的功夫。

二 打坐的功夫

虽然行、住、坐、卧皆可禅修,但是对大部分禅修初学者来讲,只要身体不存在病痛等障碍,打坐的基本功依然是100%有必要攻克的关卡。因为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打坐确实是最有利于人类修习禅定的方式。

说到打坐,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因为每个人的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经络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对一部分人来说打坐是一个非常容易攻克的关卡,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讲,打坐的难度无异于上青天。

非常不巧,本人正好属于后一类,也就是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紧的那一类。

举例来讲,开始打坐之前我做站立式体前屈动作,手指指尖根本无法触及自己的脚踝,更别说是脚尖了;屁股坐在地上双腿向前伸直,然后向两侧打开,能打开到的最大角度不超过70度;打坐无论如何也盘不上双盘,即使是单盘,置于上面的腿也无法平放在下面的腿之上,而是与地面呈大约30度的向上仰角。

总的来讲,在多次的共修经历中,我极少遇到有比我的坐功更“先天不足”的同修。

好在这种“先天不足”并没有给我在心态上造成太大的障碍,因为十多年的创业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基本功就是要靠练出来的,只要方法得当、勤加练习,假以时日功夫自然会慢慢显现。

禅修的打坐主要采用的是 “七支坐法” (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释疑篇”里我推荐的书目),对大部分初学者来讲这正是禅修入门必修的基本功。从我个人22个多月的经验来看,七支坐法中最难攻克的是盘腿,其次是脊柱的正直,再次是头部的中正。当然,其实这三个关卡是环环相扣的。

先来说说盘腿的功夫,我发现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初学者在初练盘腿功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腿要练多久才不会再酸麻胀痛?从我的自修和共修经验来看,标准答案叫做:因人、因时而异。譬如我就遇到过一个同修,第一次打坐就能双盘,而且一天打五坐也不带腿疼的,这属于标准的“天赋异禀型”。

而我则属于“后天养成型”,而且应该算是养成周期超长的那一类。在我持续打坐的前8个月里,与腿疼共舞几乎成为了我在座上的主旋律。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双腿的痛点在前8个月里,主要集中在脚踝、膝盖,以及双腿内外侧的六条经络,经络的疼痛从胆经开始,依次遍布到胃经、肝经、脾经、肾经和膀胱经。也正是因为盘腿打坐,才使我第一次直接且深刻地经验到了人体经络的存在感,同时也认识到由于长期的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已经导致自己周身经络的不畅通。

在熬过了脚踝、膝盖和经络疼痛的关卡后,大约在打坐到17个月的时候,我遇上了髋关节疼痛的关卡。由于在刚开始打坐时就听师父和有经验的同修说起过,腿功练到髋关节疼痛就算是进入最后一关了,因而内心反倒升起了一丝窃喜。

这一轮的冲关大约花了我不到2个月的时间,过关后本以为终于降服了双腿,从此打坐将一马平川,但不料此后的现实却并不如我预想的那么乐观...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结出腿功的状态是“因时而异”的原由。因为,我发现腿功的状态,除了取决于练习所花的工夫外,还会直接受到盘腿的方式、上坐前的身心状态、打坐的环境、打坐的强度、打坐时的气候等等多方条件的影响。譬如周末下午我经常会跟好友去打羽毛球,两三个小时打下来,腿部肌肉比较劳累,加上打完后没有做腿部肌肉拉升的话,晚上打坐时就很容易发生腿疼的状况。

所以,对于腿功的训练,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初学者不可不知:

经验一:不设心理预期,不迎不拒不关注

这是我在练习腿功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最最重要的一点经验。因为,如果你在上座前对这一坐过程中的两腿状态设定了一个心理预期的话,那么这个预期就很容易在整个打坐的过程中牵扯住你的心,使你难以专注于你的所缘境(不知道“所缘境”是啥意思?没事,稍后解释)。

譬如:你在之前一坐的过程中两腿的状态非常好,完全没有酸麻胀痛,你就期望这一坐也能达到与上一坐相同的效果。所以,一旦你在这一坐的过程中腿部出现酸麻胀痛时,你的注意力就很容易不自觉地黏着到这些你不想要的感受上。更要命的是,一旦你的注意力黏到了这些感受上,此时的酸麻胀痛很有可能反而会加剧。

因此,面对两腿的训练,最有效的办法是既不做好的预设也不做不好的预设,打坐过程中,无论是好的感受还是不好的感受出现,都不迎不拒,不关注,一心始终只专注在所缘境上。

那你可能要问:腿实在是酸麻胀痛得厉害,挺不住了怎么办?根据我个人以及与其他同修分享的经验来看,最靠谱的选择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就是身体健康没有伤病、年富力强),能坚持不动就绝对不动(这个时候可以想想邱少云等革命烈士给自己打气)。

如果实在扛不住了就索性散开两腿,用散盘的坐法继续修;如果腿部有伤病或年纪较大体力跟不上,则千万不要硬撑,可采用散盘或其它的坐姿继续修。

譬如,我在广东龙山参加禅七的时候,一天是5坐,每坐是45分钟左右。坐到第二天下午第9坐的时候,我的两腿肌肉、膝盖、胃经和胆经的痛感已经累积到了极点,上座之前内心已经充满了对疼痛的恐惧,因此在此后的3坐过程中,我不断地调整两腿的摆放,试图找到可以缓解疼痛的方法,但适得其反,越调越疼,越疼则越恐惧。

无奈之下,从第三天的第13坐开始,我抱定决心,疼死也不动。我记得那一坐我疼得浑身湿透(心里把能想到的烈士模拟了N遍),但纹丝未动。由于在疼痛的极限位上,突破了心理的障碍,因此在此后的四天里我对腿疼的恐惧彻底消失了,而且疼痛反而成为了我牢牢专注于所缘境的支点,这是后话...

经验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坐装备很重要

这一点是被很多初学者所忽视的。也正因为如此,对一部分禅修初学者来讲,很容易被腿功这第一关所卡住,甚至还有可能落下诸如要背疼、膝盖疼等禅病。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反面教材,以下这张照片是我在欧洲旅行时在Cappadocia岩洞里打坐凹造型时拍的,对大部分现代禅修初学者来讲,这类坐姿属于典型的“盲修瞎坐”。

问题主要出在这几个方面:第一,直接坐在坚硬的石面上,下身容易受凉,脚踝搁在硬石面上容易发麻、发疼;第二,膝关节严重高于髋关节,髋关节受力过强,极易造成脊柱弯曲;第三,膝盖没有遮盖毯子,膝关节容易受寒,后果很严重。

图4:在Cappadocia岩洞中凹造型打坐的错误方式

所以,打坐装备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初学者。一般而言其主要包括:一个大坐垫、一个小坐垫和一条盖腿的毯子,如下图:

图5:大小打坐坐垫

图6:打坐盖腿的毯子

这里重点要讲的是这个小坐垫,因为对大部分腿功不过关的初学者来讲,这个小坐垫可大有讲究。没错,一般来讲你看到过的小坐垫长的都是下面这个样子的,我去过一些禅修的道场共修,也大都用的是下面这种小坐垫。

图7:常见的小坐垫

这种常见的坐垫有什么缺点吗?当然有,但这些细节往往被忽视了:

1、这类坐垫的高度通常只有5到8厘米左右,而对于腿比较紧的初学者来讲,坐垫的高度通常需要高于10厘米,才比较容易把腿盘起来,还能确保打坐时髋关节高于膝关节;

2、坐在这类长方形的坐垫上,大腿内侧根部的血管很容易被坐垫的直角边搁到,容易引起腿部发麻,不利于久坐;

3、这类坐垫与臀部的接触面通常有一个斜度,如果坐垫的面料恰好与裤子的面料产生的摩擦力比较小的话,打坐时比较容易向下滑,不利于坐稳。

那么,图7中的方形小坐垫又有些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坐垫是怎么用的,见下图:

图8:方形小坐垫的使用窍门

没错,使用的关键窍门就在于要坐在正方形的一个角上。这样一来坐垫正好可以垫起我们的坐骨和尾闾骨,却又避开了大腿内侧根部的血管。除此之外,这个小方垫还有以下优点:

1、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这个坐垫内部填充的是荞麦壳,所以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荞麦壳来调节坐垫的高度。通常来讲,初学打坐时高度要保持在11厘米以上,等到过了腿功这关后,可以降低2到3厘米;

2、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左右不平衡。我发现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初学打坐时很容易发生身体侧倾的情况。譬如我就是身体经常向右侧倾斜,所以我上座前就会把坐垫的左半边拍低一点,让比较多的荞麦移动到坐垫的右侧,使坐垫的右半边增高,这样就比较容易使身体保持左右平衡。

经验三:不必追求双盘,练腿功应循序渐进

虽然双盘的稳定度、坐姿的庄严度都是最佳的,但是初学打坐,在双腿条件还不具足的情况下就一味追求双盘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禅病,不可提倡。

那么,腿功的训练有什么阶梯化的标准吗?根据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推荐“五档位”的阶梯化训练方法,这就好比是开车时可以挂的五个档位。

先来看第一个档位,也就是所谓的“散盘”,这个档位是最轻松的坐法,大部分初学者通常都可以无压力的做到,如下图:

图9:腿功训练的第一档

第二个档位可以算是大部分初学者盘腿打坐的标准起步档位,我刚开始也是从这个档位起步的。采用这个档位时,置于上面的这条腿的脚踝正好放在下面那条腿的小腿肚上,如下图。如果由于上面那条腿的膝盖部位悬空,导致身体坐不稳的话,则应该在悬空的膝盖下垫一条折叠起来的毯子以使身体保持平衡。

图10:腿功训练的第二档

第三个档位对腿部韧带和肌腱偏紧的初学者来讲,就有点小小的挑战了。采用这个档位时,置于上面的这条腿的脚踝差不多是放在下面那条腿的大腿与小腿的结合部,我大概是在腿功练到6个月的时候才采用了这个档位,如下图。这个档位的注意点在于,下面的脚一定要垫在上面的腿的膝盖下面,不要让膝盖悬空。

图11:腿功训练的第三档

第四个档位在我看来是进入双盘前必须练习扎实的一个档位。采用这个档位时,置于上面的这条腿的脚踝差不多是放在下面那条腿的腹股沟上,我是腿功练到第20个月的时候才采用了这个档位,如下图:

图12:腿功训练的第四档

第五个档位毋庸置疑就是传说中的“双盘”了,盘腿练到能稳定的采用这个档位,腿功基本上算大功告成了。我差不多练到第15个月的时候欣喜地发现自己也能勉强盘上双盘了,练到第22个月的时候,大概可以坚持双盘20分钟。采用双盘的关键在于,两条腿的膝盖都必须要能着地,如下图:

图13:腿功训练的第五档

虽然,我目前已经能采用双盘打坐,但是由于两条腿的柔韧度依然不够,双盘的姿势还不够标准,而且在盘到20分钟以后,双腿的酸麻胀痛而极具加强,反而不利于在座上的用心。所以,我目前依然采用的是第四档的单盘方式,因为对于禅修来讲,最重要的是在于用心,而不是腿功,这一点在后面详谈。

接下来,再说一说脊柱的问题。除了两腿外,脊柱的姿势是否正确,也直接影响到禅修者打坐的质量,尤其对初学者来讲,如果脊柱不正直,坐不了多久就很容易发生腰酸背痛的情况。

从我的禅修经验来看,一个人在打坐时的脊柱形态很容易反映出其长期以来生活习惯的优劣。拿我自己来讲,由于我长期以来习惯的坐姿、站姿、走路的姿势都都不太正确,所以我在打坐时就发现自己的脊柱有明显的向右倾斜,并且向右侧偏转的问题,而且也比较容易发生塌腰的状况。

所以,自从开始禅修打坐后,就逼得我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的姿势,不断地调整过去的不良习惯。当然,这对长期的身体健康而言,不能不说是预料之外的一大收获。

那么,对于初学者而言,要如何确保脊柱的正直呢?我也总结了几点小经验;

经验一:虚领顶劲,顶头悬

“虚领顶劲”是自古以来各流派太极拳共同遵循的练功技术要领,其关键作用就在于引导练功者保持身体的中正。

禅修者在打坐时也可以借用这个宝贵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盘腿坐稳后,用意念引导自己头顶的百会穴往头顶上方的虚空提,也可以想象从头顶上方无限的虚空中悬下一根绳子正好系在自己头顶的百会穴向上提。

这里有一个诀窍就是,千万不能身体用力去把头顶往上顶,而只是用意念去引导,整个颈部肌肉都要放松。

经验二:放松肩背,舒展夹脊

在打坐的过程中,整个肩背的放松也是确保脊柱正直的关键之一。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盘腿坐稳后,放松双肩并微微展肩,然后用意念引导夹脊(即背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的区域)的胸椎部分上下舒展拉长,注意此处同样不能使力。

经验三:放松腰部,腰椎正直

腰部过挺或塌腰是不少禅修初学者在坐姿上会犯的错误。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盘腿坐稳后,在保持身体中正的状态下,以最后一节腰椎为支点,把整个身体向前倾斜45度左右,然后同样以最后一节腰椎为支点把整个脊柱慢慢的拔起来,感觉五节腰椎一节一节整齐的摞起来,直到身体正直后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巴快速吐气,吐气的同时整个身体的肌肉随之一松并感觉整个腰椎微微往下一沉紧紧的摞在一起。

这个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手伸到背部腰椎的位置感觉一下自己的腰椎(见下图)是不是既没有向前挺,也没有向后弓,而是自然正直,同时整个腰部的肌肉也是自然放松,没有丝毫的紧张感。

图14:检查自己的腰椎是否正直

最后来说说头部的中正,说来惭愧,这是我禅修打坐以来,至今尚没有百分百纠正成功的部位。而且我也注意到,80%左右的禅修初学者在打坐时,头部的姿势都存在不同形式的偏差,这其实都是我们从小以来不良的身体使用习惯所造成的结果。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也试验了各种调整的方法,下面罗列几种经测试证明比较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盘腿坐稳,待整个身体的姿势调整完毕后,向前低头直至下巴触碰到自己两根锁骨中间的位置,感觉头部不偏不倚后,再慢慢抬起头。最后微收下巴,双眼直视前方,可以找一个正前方的参照物,感觉一下此时头部是否已经中正。

方法二:找一面镜子,面对镜子打坐。这个方法经测试,是最容易、最直接的自我调整坐姿的方法。而且对初学者来讲,只要在打坐过程中觉得身体或头部姿势不正,可以随时睁眼看一下镜子,并及时调整。

使用这个方法的关键是,面对镜子调整完自己的姿势后,要闭眼细细体会并牢记在保持正确的姿势时身体骨骼和肌肉的感觉。(注:此方法不可久用,姿势调整正确后,就不要再对着镜子打坐了。)

方法三:请一位同修或者家人在自己打坐的时候随时帮自己调整。

打坐的功夫写到这里,基本把我这22个月来的心得总结得八九不离十了。我个人的体会是,对初学者而言,再怎么强调打坐功夫的重要性也不为过,因为只有练就了正确、扎实的打坐功夫,禅修者在座上才能在真正地将注意力聚焦在关键的“用心的功夫”上。

三 用心的功夫

什么是“用心的功夫”?记得第一次在终南山禅修的时候,师父问我:“你会用心吗?”,我突然有种被问懵的感觉。心想:说我不会用心吧,这肯定说不过去,但如果说我会用心吧,我似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自从那次在终南山上跟随师父学习禅修开始,经过近2年的持续训练,我才渐渐地体会到:练腿虽不易、用心则更难!

还有没有印象?我在本文的一开始提到过2015年1月我在参加龙山密集禅七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之前3个月所修的月轮观居然压根没修对,那我是怎么个没修对呢?问题其实就是出在我压根没搞清楚怎么用心...

后来大约在持续禅修到12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反思过这个“用心”的问题,我发现我们从小到大虽然学习过各种各样的知识,虽然接受过五花八门的教育和培训,但是除了小时候父母和老师经常会告诫我们要“用心读书”外,我们似乎很少被教导过什么是用心?更别谈接受过要如何用心的教育和培训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用心”呢? 虽然我们常常会谈到“用心”,但是真要对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相对于古人而言,我们现代人对头脑的依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已经习惯于依赖头脑所擅于接收和处理的概念、名相、数字和逻辑。

例如在这时代,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往往是通过在头脑和手机里记录这个人的名字、职业、手机号码、微信号来完成的。我们已经很少去用心感知另一个人,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只是去记录或删除另一个人的数字化信息而已,就好像是添加或删除微信好友一样...

其实,如果你有过禅修或打坐冥想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当自己进入非常放松、寂静的状态时,自己的头脑会进入一种静止的待机状态,但此时心对外界和内心的感受力并没有丢失,只是并没有触发头脑的思维活动,并不会通过粗糙的概念、逻辑去认知周遭的一切。

因此,用心与用脑的差别,从狭义上来讲就是直觉感受与概念思维之间的差别。从广义上来讲,因为古时候还没有现代脑科学,因而古人把既有直觉感受又有概念思维的心理活动统称为“用心”。

在禅修过程中,用心的功夫主要练的就是我们的心力。在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体力的训练,更不缺少智力的训练,缺的恰好是对心力的训练。心力其实就是感受力,感受是极为丰富、多彩和直接的。例如当我们吃到可口的美味时,无论是味觉、嗅觉、视觉,甚至是咀嚼食物时口腔内的触觉以及内心的感受都是极为饱满和丰富的。

但是,感受很难向别人传递,要传递通常就需要把感受转化为符号、概念和语言。而当现代人只是习惯于通过符号、概念和语言来思维和认知事物时,往往就不自觉地把内心那种丰富、多彩、直接的感受力给忽略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会发现生命中的一些事情从来就讨论或思考不清楚。

如果一个人不想仅仅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粗糙认知上,就必须要明白概念产生之前的那种直接的感受,明白那种不被概念包裹、覆盖的内在心行是怎样的才行,而这需要通过禅修才能体验得到。

禅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恢复我们内心非常深细而直接的感受力。而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力增强后,反而更容易了解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也因此不仅不再容易被概念所蒙蔽,而且会变得更擅于表达与沟通。

写到这,我想应该已经大致说清楚了什么是“用心”,至于用心与如何用心的详细分解,可以查阅我在后面推荐的书目。

接下来,重点要说说的是在过去的22个月里,我在训练用心的过程中所累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到目前为止我在用心的训练道路上,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用力的用心”。

在介绍这个之前,先来解释一下前文中遗留的问题:什么叫“所缘境”?这是一个禅修的专用概念,其指的就是心所专注的对象或目标。通常为大众所了解的持咒、观想、观呼吸、参话头,都属于根据不同类型的所缘境而采用的禅修方法。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我第一次接触禅修,选择的所缘境就是鼻息的出入。后来在终南山上学习了观月轮的修法,所以我在22个月里大部分时间所采用的所缘境正是“月轮”。

图15:在终南山用力的修月轮观

而所谓的“用力的用心”指的就是使出浑身的力气拼命的观月轮。但是,很不幸在第一阶段开头的3个月里,我只是以为自己在用心,直到龙山禅七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哪里是在用心,完全用的是脑!

我是怎么觉察到了这个匪夷所思的错误呢?因为我发现自认为内视觉超强的自己居然练了3个月的观月轮,闭起双眼后依然无法看清楚一个完整的月轮。

不仅如此,我还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面对月轮这样一个立体的球形所缘境,我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观呢?还是从上下前后左右每一个方向依次观一遍?或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然后观一个自动旋转的月轮?

因此,每次上座后,我就试着用各种方法、各种角度来观,经常观到两眼发胀、脑子发懵。直到在龙山当面向师父请教后,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头脑的游戏,完全忘了如何使用感受力。

感受力是直接的、快速的、周遍的,就好像我们咬一口新鲜的橙子,那种酸酸、甜甜、充满水分的味觉感受和清香的嗅觉感受是在一瞬间同时俱起的,是根本不需要经过头脑思维判断的。

此后,我不再试图闭着眼睛拼命地用头脑想月轮、用内视觉看月轮,而只是在上座回忆起月轮的大致轮廓后,就集中心力去感受。

起初几乎感受不到什么,而且不一会儿就发现头脑里已经是杂念纷飞,于是我就加大心力,更为专注在感受月轮上。通常在坐到25分钟之后,腿的疼痛感就会直线上升并牢牢地把心揪住,使我无法完全专注在月轮上,这个时候我便使劲把心力往满格的方向上提,就好像是把汽车的油门用力踩到底一样。

此时,腿疼的心和专注所缘境的心就好像是在绳索的两头拔河的两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禅修的头8个月里,我经常就是在这样的用心力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有的时候即使在冬天也会因为用力过猛,一坐下来浑身肌肉酸痛、衣服湿透。

第二个阶段我称之为“不用力的用心”。

在经过了与散乱和腿疼的持续拉锯后,两腿的酸痛渐渐被降服了,内心粗重的杂念也越来越少,这个时候我发现已经不需要提满格的心力来持住所缘境了。

因为,当内心拼命用力的时候往往会牵扯到浑身的肌肉,不仅会使得身体比较僵硬,而且过猛的用力反而使得感受力变得比较粗,这就好像一个人猛喝一大口茶,跟慢慢地小口茗茶的感受力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不再拼命提心力,而只是用恰好足够的心力持住所缘境,在这个阶段中,我慢慢体验到了在禅坐过程中浑身上下完全放松的感觉,有的时候甚至感受不到身体某个部分的存在,还有的时候会坐得浑身舒坦,闹铃响了都不太愿意下座,感觉似乎可以一直就这样坐下去。

在第二阶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遇到了传说中的昏沉。记得刚开始参加共修的时候,有不少同修在座上都会发生昏沉,甚至有少数会重度昏沉到鼾声四起。但我除了身体极其劳累的时候以外,几乎从不会昏沉,不是因为我有多牛,而是因为腿实在太疼,扯得我的心根本没机会昏沉。

但是,当腿不再那么疼痛,心力也不再使得猛烈,昏沉就来了。而且我的个人体会是,昏沉不像散乱那样容易被快速觉察,一旦发生昏沉其持续的时间会相对比较长,如果是重度昏沉,那就跟睡着了没两样,打坐就变成了打盹。这个时候就必须猛提心力、抖一抖身体,或者抬起头张开眼,拼命地往上瞪,把自己从昏沉中震出来,或者索性直接去睡觉。

第三个阶段我称之为“不用力的用力的用心”。

这个阶段的命名真的很拗口,但确实就是我的直接体会。这个阶段用的所谓“力”,与第一阶段用力的“力”、第二阶段不用力的“力”指的不是同一种力。

这个阶段用的力,是一种深细的、绵绵密密的力。它让我想到了《鹿鼎记》里海公公的化骨绵掌和太极拳松而不懈的整劲。它又如深海静流,没有海面的波涛汹涌,却又绵绵不绝、沉静有力。它不会猛烈到牵扯身体,但又能持续地周遍十方。

在第三阶段的禅坐过程中,与之前的两个阶段大不相同的是,当细微念头来的时候,并不会对用心造成什么干扰,心依旧明利而灵敏,因此完全不需要再提心力去对治。当然,如果出现中度或重度昏沉,依然还是需要猛提心力来对治昏沉。

如果要总结一下我在“用心的功夫”上走过的三个阶段,我觉得跟学习骑自行车颇有些相似。我们刚学骑车的时候,由于控不住车龙头,双手反而会狠命地抓住车龙头。等到我们渐渐地对车龙头掌控自如了,我们的双手就只需要轻轻地、毫不费力地搭在车龙头上。到了骑得非常熟练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脱开双手的骑行,此时双手完全不用力,只是在丹田和大腿内侧夹住车座位的地方稍稍地提一些警觉力就能对自行车操控自如。

四 知见的功夫

我遇见过的大部分禅修者几乎都会在“打坐的功夫”和“用心的功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知见功夫”的训练,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记得,两年前我第一次向师父请教应该如何学习禅修,师父告诉我:禅修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功夫,第一是禅定(包含了打坐与用心),第二是知见。禅定的功夫持续练习2-3年通常就能有一些小成,但是知见的功夫没有10年很难成就。

当时,我非常惊愕于知见的功夫居然需要花如此之长的时间,心想:十年的时间两个博士都读出来了,怎么可能呢?但是,随着不断地深入禅修,我着实切身体会到了师父此话不虚...

我在这里所谈的“知见”,通常也被称为“正见”,从禅修的角度来讲,指的是在思维概念层面对实相的正确认知。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又为什么需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来练习呢?

因为,禅修的目的就是通过修习禅定来超越二元架构的心智,开启超越二元架构的不二智慧。而在禅定与智慧之间,有一座必经的桥梁,那就是“正见”。如若不然,再高、再深的禅定也无法开启智慧的大门。

打个比方:禅修者就好像是一个要想办法打开丢失了密码和钥匙的保险箱的锁匠。禅修的止观修法就好比是锁匠凝神静气(即“止和定”),一边缓缓地转动密码转盘,一边集中心力倾听转轮扣锁的声音(即“观”)。

这里非常重要的是,想要通过倾听锁扣的声音来打开保险箱,还必须了解密码转盘和锁的运作原理以及能够破解密码的正确方法,这就相当于我们讲的“知见”或“正见”。否则,再怎么凝神静气、再怎么用心听,也不可能打开保险箱。

而且,全天下有各式各样的保险箱(就好像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错误知见和习气),也有多种不同的密码锁运作原理。所以,一个顶尖的锁匠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钻研各种密码锁的构建原理与知识,还需要在大量的时间中不断地去磨练,直至天下没有他打不开的保险箱。

所以说,知见的功夫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理论,第二是实践。

在过去的22个月里,我在理论层面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自修以及请教师父、学长来进行的。自修的方式包括:读书、读禅宗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参加现场讲座。

以下推荐两本易读易懂的学习正见的入门级好书:

1、《正见》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图16:《正见》

2、《禅门第一课》 作者:圣严法师

图17:《禅门第一课》

关于知见的实践,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是一个24×7年中无休、并且很有意思的自我训练过程。

知见就好像是一把“照妖镜”,当我在生活中遇到痛苦、困惑、恐惧或者是贪婪、嗔恨、傲慢等烦恼的时候,我就把它拿出来,照一照自己,看看这些烦恼都是怎么产生的?它们背后有些什么样的错误知见或者习气?它们的“底层代码”和运作原理是什么?

有的时候,“照妖镜”一出,烦恼立即灰飞烟灭。也有的时候,在Big Boss型的烦恼面前,这把“照妖镜”也会完全失灵。此时,正是静心反思,或向师父、学长请教,进一步打磨、升级“照妖镜”的最佳时刻。

就我目前的个人经验来看,一个身体健康的禅修初学者如果能够保持1到2年的持续禅坐训练,练就扎实的打坐基本功是完全有把握的。而用心的功夫,尤其是知见的功夫确实需要长期、耐心、反复的学习、磨练和积累,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训练,我的建议是不要给自己预设“毕业的时间”。

虽说“毕业遥遥无期”,不过好消息是:只要你一旦踏上了用心和知见的历练道路,那么从那一刻起你的生命也必将展开全新的维度...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