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嵇康,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喜欢音乐的读者都知道古琴名曲“广陵散”。史载,嵇康因为得罪了司马昭,被下令处死。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但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朝廷理睬。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寻常。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一声叹息:“从前袁准提出要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于他,现在看,《广陵散》从此要失传了。”说罢,从容赴死。时年四十岁。嵇康除了精通文学、音乐外,对养生也大有研究。他撰写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有关养生之道,离不开饮食、行止、调养、修性,以求得长生。而饮食,最快捷的就是吃到灵丹妙药,一服成仙。有一样东西,嵇康无缘得食,故而未能登仙。晋·葛洪《神仙传·王烈》卷六就记载了这个故事:
“王烈者,字长体,邯郸人也……独之太行山中,忽闻山东崩圮,地殷殷如雷声。烈不知何等,往视之,乃见山破石裂数百丈,而畔皆是青石。石中有一穴,口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取泥试丸之,须臾成石,如投烈蜡之状,随手坚凝,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烈合数丸如桃大,用携少许归。乃与叔夜(嵇康,字叔夜)曰:‘吾得异物。’叔夜甚喜,取之而视之,已成青石, 击之□□如铜声。叔夜即与烈往视之,断山已复如故。”
《晋书·嵇康传》中:“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馀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说的是王烈在山中得到了石髓,带了一些给嵇康吃。但拿回去后,已经冷却坚硬。再回到山里,石穴已经闭合了。后来王烈私下里对弟子说:“这是因为嵇康不该得道,才没有机缘吃到神物。”由此,留下了一个典故“嵇康髓”,就是指嵇康没有吃到的石髓,喻指长生不老之药,也指机缘不合无福消受。
那么,这个嵇康也没有吃上的神物到底是啥呢?翻查资料后得知:嵇康髓,即石髓,音shí suǐ,指钟乳石,又称石钟乳,中药材。古人用于服食及入药,称其指可以使人长生。亦泛指仙药。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诗:“石髓香如饭,芝房脆似莲。”唐·王勃《秋日仙游赠道士》诗:“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看到这里,读者是不是惊掉了眼珠子?前面说得那么玄乎的神物,咋就变成了在旅游溶洞满目皆是、奇石市场垂手可得的钟乳石呢?是的,的确如此。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石髓,生临海华盖山石窟。土人采取澄淘如泥,作丸如弹子,有白有黄弥佳。”所有的中医药经典古籍都确认,石髓,就是钟乳石。有些中药网站还给出了其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此外,尚含少量镁及极少量酸不溶性残渣。
众所周知,钟乳石质地坚硬,怎么服用呢?别急,方法来了。
《雷公炮炙论》:“钟乳石,凡修事,法以五香水煮过一伏时,然后漉出,又别用甘草、紫背天葵汁渍,再煮一伏时。凡钟乳八两,用沉香、零陵香、藿香、甘松、白茅各一两,以水先煮过一度了,第二度方用甘草等二味各二两,再煮了,漉出拭干,缓火焙之,然后入臼,杵如粉,筛过,却入钵中,令有力少壮者两三人不住研三日夜勿歇,然后用水飞澄了,以绢笼之,于日中晒令干,又入钵中研二万遍后,以磁合子收贮用之。”
看到了吧,想服用钟乳石,必须用这样炮制方法。笔者觉得,将钟乳石水煮,火焙,入臼,杵如粉,筛过,再入钵中,年轻力壮者连续研磨三天三夜,然后入水沉淀,以绢过滤,再晒干得粉,又入钵中研二万遍,装进瓷盒子待用。这样繁复的炮制方法,估计无人可及。不过,这给中医粉对“吃钟乳石有害无益”说法提供了有力的反驳证据:“你说吃石髓没有用,是因为你没有按照古法炮制。”其实,即便按照这个方法炮制出来,其最后的成品也仅仅是极细极细的熟石灰末子罢了。
《本草纲目》中对石髓的性状、主治是这样记载的:“【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寒热,羸瘦无颜色,积聚,心腹胀满,食饮不消,皮肤枯槁,小便数疾,癖块,腹内肠鸣,下痢,腰脚疼冷性壅,宜寒瘦人。”读者中有兴趣且胆大者,可以试试。
凡去过溶洞的读者都见过钟乳石是下垂的,在其正下方都有一个象竹笋一样的石柱,这个东西有用吗?——有用!这叫“石床”,古籍中多写作“石牀”,也是中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殷孽》(附录)引苏恭曰:“石床……生钟乳堂中,采无时,钟乳水滴下凝积,生如笋状,久渐与上乳相接为柱也。”据称具有温肾壮骨之功效。用于筋骨痿软,腰脚冷痛。《新修本草》:“酒渍服,与殷孽同。”啥是殷孽?《本草纲目·石九·殷蘖》:“(殷蘖)生于石上,隐然如木之蘖也……气味辛,温,无毒。”实际上就是直立石灰岩溶洞底部的碳酸钙淀积物,通称石笋,也就是石床。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钟乳、殷孽。”就是对殷孽最好的注解。
怎么样?知道了真相后,嵇康无缘享用的养生绝品,你还敢吃吗?清人梁启心的《反游仙诗》写道:“扰扰蜉蝣奈若何?寸田尺宅竟蹉跎。自从偷吃嵇康髓,只觉胸中块垒多。”由此看来,古人对此也是不太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