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中,随着主题的推进,孩子们慢慢的从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学过渡到表现小学的生活,孩子们乐于制作,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1.如何选择适宜的材料。能否选择适宜的材料,是保证手工制作活动成功的前提。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经常会遇到怎样选择适宜的材料的问题。比如制作校车的过程中,幼儿经常遇到车身和车轮之间大小比例不适宜,车头和车身大小不适宜等问题,或者不会做立体的小朋友,就打算画一个纸质的小人贴在一个立体的盒子上。
2.如何连接、组合与固定材料。 在幼儿所遇到的问题中, 幼儿遇见最多的问题就是各个材料结构之间的连接和固定问题,也就是怎样将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原型的各个组成部件有机连接在一起。比如车身和车轮之间的连接, 娃娃的头和身子、身子和腿之间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幼儿常会出现连接工具或材料不合适;连接组合得不牢固,多处使用粘贴的工具等现象。
3.如何处理部分结构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 幼儿所制作的物体都是三维立体的,物体各个部分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幼儿需要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或重力关系,将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因此,在制作、组合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组合难题。例如,制作娃娃上课和等校车的过程中, 幼儿做出来的娃娃经常 “头重脚轻”,致使娃娃无法独自站立,或者制作的娃娃只有一整个身体没有腿,这其中就涉及各个部件的空间组合关系、重力平衡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大小关系等问题。
4.作品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因为每次的选择制作区的小朋友可能不是同一批小朋友,这些幼儿之间没有协商,今天一个幼儿去做一点,做了一个青岛中学,还没有做完,明天又换另外一个小朋友,由于之间没有连结,有的孩子就会拆别人的作品,用已经做了一部分或者已经做完的材料补充自己的作品,或者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做自己作品的过程中碰坏别人的作品。要完成一个大的沙盘作品,需要孩子们之间的合作,因此作品的完整性不够。
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或者发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漠视或者无力解决。因此, 教师应注意采用适宜的教育指导策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通过情境式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正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幼儿只知道做小学外观不知道做其他情境的时候,通过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小学周围环境、校内环境和小学生活活动等启发幼儿丰富和添加制作内容,让表征的内容不局限于单个的物品呈现,慢慢地加入生活情境。
通过活动区分享,通过问题情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所在,讨论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如何选材料,从哪里找材料、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如何解决胶粘的美观,作品大小比例,稳定性等问题讨论了解决方案和方法,比如在作品完整性方面,我们达成统一,之后去的小朋友要珍惜前面孩子的作品,要先看一看之前的作品,然后规划自己的制作内容,一点点积累,大家合作做成一个大的沙盘;在人物稳定性方面,利用穿插、粘贴等力量之间的平衡制作立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