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得”是一种本事,那么“舍”就是一门学问。
无论任何事物,没有能力的人就“得不到”,没有悟性的人也就“舍不得”。
舍与得就如同天和地,阴和阳,水和火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
舍与得相辅相成,存在于天地间,存在于人生,存在于心间,也存在于微妙的细节。
天地万物也在演绎着舍与得的智慧:
鸣蝉舍弃了重重的外壳,才能在夏日里高声咏唱、自由飞翔。
壁虎舍弃了长长的尾巴,才能在危难中保全生命、全身而退。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面对着A或B的二选一,当你选择了A,必定要放弃B。
当面对这样的选择时,舍得便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大家都懂“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可又有多少人明白,舍永远在得之前,“先舍才能得。”
在做出选择前,首先要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从而断定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可以舍弃的,避免自己深陷于舍和得的漩涡中纠结。
一旦做好了决定,就用宽容的心,静待事物的随缘发展,反复地斟酌思量只会让自己处于焦躁不安之中,心胸开阔一些,烦恼也少一些。
人的一生往往不得不在“舍得”面前徘徊,如果贪多求全,终将一无所获;
可当我们明白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就等同于掌握了人生的钥匙。
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