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童年,大概应该是怎样的呢?词穷的我总喜欢用“无忧无虑”来形容。或许就是每天不愁吃喝不愁生计有着自己的小世界过着自己的小生活这样吧。
可我却看到一些小孩子,不对,是大部分小孩子,每天被成堆的作业所困,周末被补习班禁锢,家里学校两头倒,想说的想玩的不敢表达,硬生生活成了大人需要的模样。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小伙伴发的一段文字,
“最近在辅导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小孩天真地问了我一句你喜欢什么,我看到他有个奥特曼封皮就随口说了一句我喜欢奥特曼。于是小男孩很小心翼翼地偷偷告诉我他也很喜欢奥特曼,他还喜欢铠甲勇士和熊出没。但是他不敢对别人说,怕被人嘲笑。他说,他必须要在外面对别人说他喜欢某个科学家。”
明明是好动的年纪,明明是应该培养兴趣的年纪,怎么连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都已经不敢表达了呢?说出自己喜欢奥特曼,在那么小的孩子看来,就很难于表达吗?
突然就想起我在成都上五年级的表弟。在他三年级的时候,外婆就曾经告诉我,“你表弟的作业太多啦,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几乎10点钟,等到洗漱完都11点了,第二天早晨还要早起去上学。他还这么小,这身子怎么受得了啊。”
不排除表弟自身做作业慢的原因,但是这个作业量,恐怕也有一定问题吧?
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小学生活。每天早晨8:30到校,下午4:30放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甚至2:40就放学了),上午还有半小时的课间是喝豆浆的时间,学校食堂的叔叔们会提着大大的保温桶,挨个班分热豆浆。
下午回到家,布置的作业晚饭前就能做完,偶尔贪玩一下做得慢,也最多不过做到7点,之后就是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那个时候的我,每晚8:30就上床睡觉了,睡眠是足足的10个小时,而且周末还没有各种补习班的困扰。
学得这么不累,好像就该什么都做不好了吧?不吹不黑,我还是上了省里前列的高中,然后考上了一个不差的大学。
不得不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有多少家长因为这句话,逼迫孩子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孩子明明喜欢画画,却偏让他学钢琴;孩子明明想出去玩耍,却偏让他呆在家背古诗词;孩子的愿望明明是当一名厨师,却偏要让他发展成一个金融家……
用“这样做对你好”、“这样做你才能有出息”、“这样做才对得起爸妈供你上学”这样的话语,将孩子圈养在你为他制造的笼子里,还一个劲埋怨他不合你意。可他虽然只是一个孩子,却也并不是你的附属品,他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身为家长的你这样做,是在有利于他的成长,还是在磨灭他的个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喜欢的很多在你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东西,也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个世界不止有科学家、金融家或者医生,还有画家、作家和歌唱家等等,你怎么就知道你家孩子喜欢的,不能是他一辈子赖以生存的东西呢?
或许仔细想想,你对你的孩子有这么多偏离他兴趣的要求,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你有这么多要求,是因为你做着你觉得辛苦而麻烦的事情,是因为你的生活让你不甚满意,所以你不想让他重蹈覆辙,所以你想让他生活得更好。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这样的重压之下,他真的能生活得更好吗?
至少我觉得,引导孩子的目的,不是让他不敢表达,而是通过他的表达,为他的兴趣和人生道路添砖加瓦。
毕竟,要是能把生命中一半的时光都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那实在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