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共情力,请你写一写:
你有收到过类似的负面评价吗?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如果你没有共情力,请回忆你身边一个共情力优势突出的人:
你之前有没有误解过TA?学习这一课后,和TA相处时你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优势测评前四项优势力中,我并没有共情力,可是当我听到共情力的表现:“泪点低,细心体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很容易被别人当成倾诉对象,善于洞察人的情绪和感受”。
我直拍大腿,呵,这不也是我嘛。
“泪点低”:记得去年看完《误差2》电影散场时,身边很多人纷纷在评论,这个情节和逻辑相比第一部差远了。而我却被其中的亲情感动不已。当时一同去的同事还打趣我:“本来我眼窝也挺浅的,但是听见你在后面抹眼泪,吸鼻子,我就突然跳戏了。”确实,我总是那个人群中最容易感动的那一个。
“细心体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每次组织团体活动时,我都极力希望每一个人都参与。有人声称不合群不参加,我考虑到对方平时不爱说话,于是游说道:“我们这次活动以运动为主,没有闲聊环节,来参加吧。”有人说没时间,我邀请道:“咱们一年忙到头,难得休息放松,一起来吧,工作不差这几小时。”有人因为工作时间冲突无法参加,于是给他们准备一些小礼品作为弥补。
“很容易被别人当成倾诉对象”:有段时间自己工位旁总有人过来找我聊生活,聊想法,以至于后来自己觉得实在负荷不了,因此把工位搬到了一个比较冷清的角落。
“善于洞察人的情绪和感受”:看文章时,我能随着那些文字心情波澜起伏。与人沟通交流时,我喜欢留意对方的细微表情。当身边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义愤填膺。当别人跟我说自己遇到困难时,我比对方还要想解决它,有时对方情绪平复后,我却仍旧需要独自消化那一份不属于自己的波澜起伏。
如果说自己可能有“共情力”,但是我发现家里小朋友才是那个“共情力”优势突出的那一个,我对他的误解可谓是一箩筐。有时家人无心的一些话,他听了就在旁边偷偷抹眼泪。那时自己就纳闷道,小男孩怎么能这样呢!
可是,每次节日细心给我准备小礼物的是他;
外婆夸他是最会聊天的人,说跟我聊十句抵不上跟小家伙聊一句,因为他懂外婆。
有一年爷爷生日他偷偷拿着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块小小的蛋糕,爷爷激动道:自己活了60多年,小家伙是第一个买生日蛋糕给他的人。感动到一晚上没睡着觉。
细腻敏感的是他,善解人意的也是他。流泪也没什么不好,他只是和我们有些不同而已,他只是“共情力”优势更突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