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20-30岁这个路口总会陷入迷茫、浮躁,也有很多人做非常完美的人生规划,精细到每周每日,最后都没能成功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生把控上过于追求宏观目标,从而将短期目标不断延迟,最终养成了久久不能完成的拖延症。
复旦高人气网红教师陈果在幸福分享课上说过,幸福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只属于现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去保持好每天的状态,完成好当下,才能面向未来,在每日奋斗过程中慢慢变强,而不应把目光的放的过远,战线太长。
所以,不管是20岁还是25岁,不需要过多宏观上规划。坚持一生受益的习惯,学成一生受益的技能,很重要,而且尚不算晚。
“我曾看过山河大海,也见过人山人海。我曾坠入无边黑暗,转眼间飘散如烟。”----《平凡之路》
阿禹本人大学经历过大学创业的风雨,尝试过自由职业的“不自由”,感受过职场的“敲打”,当然,也收获过一些不大不小的成就。
也从实际经历总结提炼出,20-30岁做什么事情最能决定35岁以后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最可能有长期回报价值。
【1】坚持一生收益的习惯,学习一生收益的知识
都20多岁了,是时候该做做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了。
如果想做个普通人,那就每天浑浑噩噩的一天一天混日子去,不要看这篇文章了。
如果还想拼一拼,认为自己能为某种理想,某种目标博上那么一博,就从养成一项习惯开始,每天保持这样的习惯,就相当于为未来的成功多积累了一份可能性。
带货一哥李佳琦,不也是坚持每天试了200支口红,坚持了三年,才能在成千上万的用户前如若专家、游刃有余吗?
也正是保持了每天固定时间的直播,每天固定的复盘总结,才有那份日出万单、年薪千万的资格吗。
坚持一种有益的习惯,不能让你立马走上人生巅峰,但能让你有奔头,不至于闲的没事干,坠入浑浑噩噩的深渊。
坚持阅读与写作,未来就可能有写出10W+爆文,成为高新跳槽的背书
坚持健身与准时作息,就能在纷至沓来的各项任务中,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
【2】学成无法被代替的技能
如果说坚持良性习惯能让自己进入拼搏奋斗的状态,那么学成某种技能就成为保持良好习惯的结果,
学成看家本领,本身就是一种需要经年数月才有结果的可能性。这里说的学成不是说简单的浅尝辄止,不是入门就高枕无忧了,
你不学了,别人仍然在学,等到35岁之后,如果看家本领都不过关,又拿什么与年年都有数百万的优秀毕业生竞争呢。
那么,学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1.要做到在这个领域里,有自己的硬作品。
比如,解决了某个项目中的技术难关是项目成功对接最终公司盈利,或者某次运营活动超常表现,让人惊叹的数据效果就是你最好的作品。你的硬作品,能最大化的体现个人的技能价值,学习到了怎样的一种程度。
2.能总结出这个领域里的最常用规则或手法,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学成,意味着你已不是熟练的操作员或者有经验的搬运师傅了,你要把自己定位成破局者!
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有独特的思路并能落实成具体方案。
别人认为这个领域已经早已过了它的红利期,无人问津。你要能看的更远,走出自己的路。
我认识的一个公司老板,在疫情发生过程中进行业务调整,面临破产的绝境仍然临危不惧,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及时将线下渠道整合成线上变现,不仅度过了经营难关,还带来了一大笔没有想到的订单来源。
真正牛逼大佬,从来不是靠着单一技能的重复劳动实现人生阶层跃迁,而是善于总结提升,并最后拥有破局者思维。
别人说不行的,他能用行动打脸。别人说以及没机会了,他变着思维实现让人惊叹不已。
【3】怎么才能做到勤奋自律,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分享三个阿禹平时学到的非常有效果的技巧:
把做某件事当做一种必须的习惯。比如如果想成为畅销书作家,那么就要让写作成为吃喝拉撒后的第五种习惯。只有建立了条件反射般的自律,才能养成一生收益的习惯。
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再做。很多时候我们的拖延症并不是源于我们不想做这件事情,而是源于我们在做之前会想一想做这些事情的选择成本,经济成本。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把时间浪费在想这件事上而不是做这件事上。而如果先去做的话,我们习惯了做那件事的状态,不会轻易改变这种状态。
培养延迟满足感。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往往先去考虑长远的价值,而不是追求当下的享受。比如,无聊时的我们更应该把时间花在阅读有价值的书籍文章,学习某种工作技能上。而不是消遣在刷一些无用的抖音视频,玩一些费钱又费时的游戏上面。
另外,多看点有用的书,少玩点无聊的游戏,少刷一些无脑的抖音视频,你会慢慢收获人生准备给你的馈赠,不再迷茫与焦虑。没事看看阿禹公众号里的《人生圣经》九本书,你看到的,都是别人一生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