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没有这样的困扰: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感到极度焦虑,于是疯狂给自己充电,各种知识付费买买买,各类书单码几屏,学习计划制定了一版又一版。到头来,真正掌握到的有几个?
这里面涉及生命之有限与知识之无限的矛盾问题。就像我们点外卖,面对手机页面琳琅满目的菜品,时常选了一个小时都不知道吃什么,但到了楼下食堂,菜品就几样,你再不选好,就要被挤出队列重新排了,排队时间和菜品强迫你必须马上做出选择,然后吃饭。
学习也是如此。
01 学习不是越多越好
我本身就是一个极度焦虑的人,感觉自己样样不如人,因此也导致了我什么都想学。
从18年起,我花在知识付费上的钱和时间不少,西语、运营、抖音、ps、pr等等,包括今天的写作课。
课程太多了怎么办?我用近乎平均的时间分配给各个课程,时间一到,结束课程并打卡,并马上开启另一个课程,一种充实的、学有所成的错觉油然而生。
但实际上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下班后的四个小时内要吸收如此冗杂零碎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往往这个还没弄明白,时间一到,该打开下一门课程了。
最后你会发现,学得越多忘得越快,时间白白浪费,而你依旧碌碌无为。
02 先学生存的本领,再学生活的本事
上面说到,学得越多忘得越快,因此我们要给学习做减法。
但是做减法不是随便减的,首先你得先留住那些能让你吃上饭的本领。
什么是让你吃饭的本领?即你所擅长的,并且对你工作最有帮助的事。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毕业后一直做非原创的运营工作,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大大下降。而过去的我却一直在逃避这件事,认为写作不行,那我去学习其他好了。
然而在学习其他技能的过程中才发现,首先,那些技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其次,由于自己非专业,学起来比写作更困难。
这才意识到,抛弃自己曾经的看家本领,去试图掌握其他,这是本末倒置的。
于是我又重新拿起笔杆子练习写作。只有当我写作能力足够优秀,足够养活自己了,我才能有精力有金钱去培养那些提高生活情趣、或者辅助工作的技能。
03 一切不以结果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职场上通常用“结果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来判断不同的人才。
结果导向是即强调经营、管理和工作的结果,经营管理和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均要符合结果的要求,否则没有价值和意义。
任务导向是在教学中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但职场不是学校,没人会给你利于成长的任务,一切任务最终都要看企业效益。因此在职场中,“结果导向型”人才往往会更吃香,也更容易成功。
说这段话有什么意义呢?旨在告诉你,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就是自己的老板,一切的学习成长最终要对个人产生效益。
例如记单词,目的是要提高英语读写能力,甚至能够与外国人交流。那么我们要避免背过就完事儿的行为,一个个割裂的单词,背了以后还要学会联想、遣词造句、融会贯通,不然单单只是背诵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哑巴英语。
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在目标后面标记你所要达到的结果。这个结果或大或小,可以是半个月学会PS(结果:完成出图5张)、可以是半年学习BEC-H(结果:真题模拟不低于185)。
这样下来,掌握的程度肯定比“每天学一个PS技能”“每天刷一套试题”强得多。至于过程中小目标分解因人而异,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要给自己设限,不让学习成为毫无意义的走过场,一切不以结果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04 最后的话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价值最大化,那么你就减少学习的项目、增加单独学习某项的精力。
并且,先掌握看家本领,再学会辅助技能,让你的学习效益充分得到体现。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