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丹尼·博伊尔导演的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与以往他的喜剧式悲剧又有不同,相反,叫“悲剧式喜剧”恐怕更为合适。故事源自印度外交官Wikas Swarup的小说《问答》:印度孟买一位卑微的服务生参加了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式的电视问答节目,结果这个没受过教育的下层贱民竟然赢得了十亿卢比。他自然要被人怀疑作弊,电视台制片人也没钱付款,于是串通警察把他扔进了监狱。故事围绕着服务生与辩护律师的会晤展开,通过这个没受过教育的贱民小人物的超戏剧性回忆,揭示出印度下层社会遭遇的种种不公与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展示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变化,描绘出各阶层人民的众生相。
电影加入了爱情作为线索,故事设计更为紧凑。主人公杰玛被警长严刑逼供,指着他参加印度“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录像要他坦白作弊的细节。审讯过程与杰玛的成长经历相互穿插,每一个问题都是杰玛生活中的离奇一章,有的让人哈哈大笑,有的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还有的让人深深叹息,叹社会的不公,叹信念的伟大,叹人性的坚韧。
这部电影涉及了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孟买的极度贫富分化,有城中贫民窟的肮脏可怖,有宗教信仰矛盾屠杀,有赤裸裸的阶级歧视;有人面兽心的“善人”,也有看似暴虐的“坏人”;有近乎神话般的超现实爱情,有貌似理所当然的暴力犯罪,甚至结尾还有印度电影不可或缺的集体歌舞表演。
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最为低等的贱民被称作“不可碰的阶层”,他们不能穿鞋,不能受教育,有身份的上层种姓不跟他们说话,也不接近他们,如果食物不小心擦到贱民衣服的边缘,上层人立刻就把食物扔掉。电影带观众看到了孟买赤贫阶层生活的细节,触目惊心的大垃圾场,孩子们肮脏却纯真的笑脸,飘满垃圾的河道,泥泞水坑边一块块绚烂的莎丽铺满黄土场。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苦难与欢笑的平行存在,这样的文化让人皱眉,迷惑,心酸,又迷恋。表象的喜剧故事下是赤裸的哀痛,是控诉,是怒吼,也是叹息。再美好的结局也不能抹去童话中藏匿的真相,笑容中的眼泪,希望后的绝望。
但丹尼·博伊尔最终并没用绝望结尾。电影是悲剧式的喜剧,明知虚假,也要一歌到底;而对苦难的深切同情,决定了形式上的喜剧反而是必要的——绝望中我们必须看到希望,必须,哪怕声音微弱,绝唱也终将继续。这部电影极具张力,这种张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它获得了毁誉参半的评价,有人认为影片由前半的写实跳转到后半的言情实在是导演出于无奈的妥协,结果到头来回顾这部电影却又觉得这好像又是一部励志片。不过我能够理解丹尼·博伊尔的考虑,电影终究是为艺术服务的,由这部片子的剧本来说,它无法支撑其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即使每个观众都迫切的希望了解印度更多的社会面貌,但这不是这部电影本身的意义,丹尼·博伊尔敢于在《猜火车》中令人大跌眼镜的让伊万钻入马桶置身海底寻找药丸,他当然也敢忽视庸人们的需求,让杰玛跳离原生态的印度生活圈,来追求美好而遥远的爱情。这是丹尼·博伊尔的电影,这是杰玛的选择,很不凑巧,他们两个都不喜欢沉迷于让观众开阔眼界的地步中,杰玛不在乎自己生活的国度有多么贫穷和混乱,那些和拉媞卡的遭遇一样都已成为过往,他只想安静的候在站台上,等待那个纤细的身影出现,而丹尼·博伊尔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所以可怜的观众在看到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在逃亡中会因为私怨将自己的手抽出使同伴留在歹人那里遭受噩梦般的待遇时还以为这将是一部《上帝之城》,结果丹尼·博伊尔却不是一个会去迎合观众需求的家伙,他笑着将影片转换成了仓央嘉措的“那一世,我翻过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爱情剧。
只是,谁也不会忘记,在地下通道那个童音清亮的盲孩,唱着圣歌,他接过杰玛递过去的一百美元,他告诉了杰玛那张钞票上的人物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并听出了这个好心的路人是曾经的同伴,他抚摸着杰玛的脸庞,说,那么说,现在你是一个人物了,杰玛,我为你感到高兴,你被拯救了,而我不太走运,这是唯一的区别。这段情节让人难受得痛心。
说到底,赢得两千万卢比也都只不过是杰玛实现自己愿望的手段而已,他抱着卑微的一线希望——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可能会被拉媞卡看到参加了恶俗的电视节目,他的一生被浓缩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节目中,作为贫民窟出身的他经历了让人讶异的苦难,但是这种苦难在他以及无数和他一样的孩子身上已经习以为常,这亦是深入印度文化中心的“宿命论”,我曾在一篇描述印度社会阶层的文章中看到文章作者说在印度贫民窟和富人别墅往往比邻,却也相安无事,很少有因为仇富心理或者眼红差距而出现矛盾,现在看来,这一方面如文章作者所理解的那样,印度人民心态十分善良平和,社会结构并未因贫富差距的产生而丧失稳定,但另一方面,就我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看来,印度人也有着强烈的“天命”观念,命运决定了他们所有人或发达或落魄,而这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即使是电影导演丹尼·博伊尔,他也没有勇气挑战这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影片结尾所反映出来为全剧作出终结的那个词依然是“命中注定”。
这部电影高度还原了印度的社会生态,贫民窟的脏乱、儿童教育的缺失、崇拜拜金教条的国民、私刑普遍的司法……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完电影自然有一种可悲的习惯性理解,哇,西方国家竟然拍摄如此丑陋的印度,印度人恐怕会抵制到底吧。出人意料也在意料之中,印度国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不逊于任何国家的影迷,同时作为电影的讲述对象,他们为这部赞誉颇高的影片感受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