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病房的三个人只留妈妈一个人了。
一个出院了,
一个搬上了二楼。
要搬走的女孩才19岁,
她说,她不想搬,
说太麻烦(不想搬东西)。
医生告诉她二楼区是症状较轻的(新腾出来的地方)。
她说今天头痛,
出去走了一圈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
回来没那么痛了。
我说你能走出去散散心当然会好一些的,
心情好了、精力分散了都会感觉好一些。
之前没与隔着一床的她说过话,
隔壁床的姐姐倒是滔滔不绝。(她是贫血)
病房是一个小天地,
同病相怜的人住了几天之后彼此的情况大致了解:哪里人、什么病。
性格也各异。
投缘的会多聊一些,互相交流治疗体会。
最后出院时病友或许会成盟友、从此相识。有些还会有病友群,互相打气加油。
陪护家属之间也是,有时会互加微信。
我和两个病人的家属加过微信,主要是想交流一些不同时期病期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
虽然加了后来没联系过,只是一种安全感的驱使。或许有一天会遇上什么情况需要交流,都是这么想的。
加好了会做好备注,一定是要备注好的,要不然过后真的不知道是谁,我会备注(某时的病友家属)。
女孩昨天昏昏沉沉地在病床上睡了一天(药物作用),
也没有陪护。
我当下问她:家人不陪你来?
她说我症状轻,
该做的(自体干细胞)都做了,
现在只是巩固,
家里人都有事忙,
我一个人自己来就可以了。
我是幸运的,
我是得了那种完全可以治好的、也最轻的那种病,
虽然也是白血病。
我没问,她自己徐徐展开说。
我要是南宁的就好了,
就会回家吃饭了。
当她知道我们是南宁的时候,
还会这么开玩笑说。
她说下午到街上玩去了,
在玩的地方找不到共享单车回来,是走着回来的,
吹了吹风,
还蛮舒服的。
很善谈,
一边收拾一边像打开了话匣子似的跟我聊。
我说你搬走也好,
要不我妈妈晚整的咳也吵到你睡不好,
她说没什么的,
就算搬到别处也一样有吵的,
那些化疗的人不舒服也会一直吐,
没关系的。
她还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呢,我忍不住多看了她。
她的东西太多,
上街又买回了些吃的喝的,
怎么塞都塞不进她自己带来的箱子里,正歪着脑袋在想办法。
我从我这边递给她一个袋子,
说:给你吧,
你看够不够装?
不够再多给你。
她说就差一些小东西没装了给我这个就够装了。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
即使住院一个大行李箱也装不下所有自己想要带的东西。
收拾好,她拖着行李箱往门外走同时和我们道了别:
我要搬上楼去了,
摆了摆手说:再见。
我说:再见,一切顺利哈!
大家都顺利,她回答着。
看着她青春的背影,
19岁花季,活力四射的样子。
如果不是在这里相遇,
谁会想到看起来很健壮的她会是生了场大病的女孩呢?
但正如她所说的,
她是幸运的,
她己经在康复全愈的光明大道上了。
面对忽如其来的疾病时,
心态是极其重要的。
人一消极万事停。
拥有一颗恬静的心就不一样,
内心同时也是强大的。
即使命运多舛,
不害怕,
披上战袍迎战。(这是一个至暗又漫长的过程,所谓的漫长指对于心理和身体的煎熬)
她其实曾经十分辛苦才能走过来的。
我是懂,
但她却像一朵向阳盛开的向日葵。
姿态向上。
我在她身上获取了一种新力量。
她走了之后,
妈妈也睡着了。
妈妈很辛苦,
我们从24日就入住了医院。
自妈妈生病之后,
我生活的重心都是陪她打怪(治疗)
我们也一样,
心态平静地接受了一切。
该来的,接。
这个时候快下午五点,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
我背对着光,影子映在地上,
左手比了个耶竖起在耳边,
用相片定格了这个画面......
美好应内而生,
心绪宁静而笃定。
有时会觉得累,
但这是人生必做的功课,
努力去完成好它。
而后,
我走到了病房的窗台前,看人来人往....
血液科的对面正是医院专供病人的食堂,
还有一个小卖部,
这是一个用铝合金搭起来的房子,
这里汇集了整个住院部的生活消费,
每天络络不绝。
每一个入院的人,
都会收到医护人员开列出的详细购物清单(住院必须用品)。
凊单消费一般在一百多或三百多元人民币不等。
只要是来买这些的物品的,
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办理了住院。
收款的人总是很忙。
付款的人在狭窄的空间里排队。
因为空间不大,每天都有专人不停地往货架上补货品,生意红火。
要问哪儿的生意好做,我想肯定是在医院盘下这样的一个小卖部,绝对会赚得盆满钵满的。当然,这样的小卖部亦不会是谁想开就能来开的。
这里的营养餐厅,一日三餐。
餐前半个小时,门前必排起了长队,
这个营养餐厅饭菜一般,态度一般,有时还不好。
这是我几个月下来的总结。
分菜的阿姨优越感十足,自显地位高人一等。(当然也有一些较温和的)
前来点餐的人稍微慢一点就开始喝斥了,快餐区里有三个阿姨,分三个供选区,7字型摆卖。跟平时的快餐店一样。玻璃橱窗,里供外点。
但很奇怪,三个选区的菜不都一样的,这就让她们的工作显得忙而乱。
那天我点餐的时候我在相邻的区域多瞧多思了一下,想着下个菜要点什么,就被接待我的瘦阿姨不耐烦地催我:快点快点!我是十分看不习惯这类人.月白羊的我瞬间毛了,我巨冷地盯着她,就不往下点了,她看到我这样子样,语气缓和了起来,忙解释说忙,要快点点,我说忙为什么你们的三个区域的菜品不一致?不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区域就能选好想吃的菜?她说这是领导划分好的,我说那是你们的问题,但你们不能因为你们的不合理而怠慢和迁怒到消费者。
她哑口无言。
我身后一大哥在我拎着餐离开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估计他也有过同等"待遇"。(其实,我点菜的时候是平时的速度一点不慢)
虽然如此,但很多时候,来晚了,饭菜己都销售一空。
所以,你爱吃不吃。只是在服务温度想吐它一糟罢,这些社会现象见怪不怪。
这娘们不好惹,估计那阿姨对我也这么评价。
医院是没有讨价还价的。
来到这里的人除了工作人员之外,
几乎所有的人,
不是自己就是亲人朋友正在经历着,
不同程度的疾病、伤痛。
轻症的就像住了几天旅社,
逗留几天就离开了。
对于重症的人来说,
有些已经失去了自主的思想和行动,
恶疾缠身。
有些一边坚持一边失望。
在这里,
金钱如流水般流去,
也象手中的扑克牌一张张地往外甩,
银行卡的余额在不停减少。
没有谁不都是抱着希望而来的,
没钱的想办法借钱,
有钱的不再吝啬钱。
钱虽是个好东西,
但钱在这里又不是万能的,
很多人还有很多钱也失去了生命,
更多的人,
攒了一辈子的钱,
最后全部给了这里,
甚至还负债累累。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每个人的最后大都要经历一场劫难(疾病)
或是意外。
可以安然善终的也有。
这样的结局是人人都想要的。
人生从一开始就犹如点亮的油灯🪔
最终总会灭。
没有到现在的年纪,
是无法有这么真切的体会的。
妈妈这次入院是发烧引起了肺部感染,
咳喘得厉害。
脸色苍白喘不上气,
虚弱到奄奄一息,
妈妈说,
我快死了
闭上眼,看到都是花园,大水,还有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奇奇怪怪的人......
病痛的折磨,
让妈妈参生幻觉,
她喃喃地
用充满着失望眼神看着我,
对着我摇着摇头,说
没办法了。
就是这样子了。
我克制着自己的悲伤,
投进妈妈的怀里
控制不住泪如雨下.....
妈妈说,
別哭,
妈妈八十多岁了,
没什么遗憾了。
一场大病,
对于病者和家人都是一场煎熬。
但
即使知道前路渺渺
也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
拥抱明天,
笑对挑战,
愿我们所有人快乐每一天!
愿每个人都能看到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