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讨论侄子报高考志愿的事。他的成绩比一本线高七十分,看他根据自己的分数选出的学校,虽然考的不错,可能报的学校就没那末让人满意了。现在的考生太多,竞争太厉害了。
看着他报志愿,想到二十年前,自己报志愿的情景。那时,外面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和我同桌,只是因为喜欢化学老师,我就报了化工专业,她报了师范类的化学专业。想想,因为一个个小因素,就等于决定了自己的职业。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相伴一生的人,一个是选择从事的职业。古语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男女都怕啊!高考志愿不只决定了职业,相伴的人也多多少少因它而定。
那时,凭着对城市、学校和专业的一点点模糊的认识(其实只是根据它的字面意思),就选了专业。那时,周围圈里没有更早的大学生,网络还不发达,最多问问任课老师。
进入大学后,发现这个专业和很多同学都是被服从专业转过来了。上大学时,逐渐了解了化学化工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四年下来,找工作时发现了化工的难处,首先是行业决定了去工厂工作的危险性。再有就是工资低啊!本科毕业月薪才八百,可气的是还写的高薪聘请,而看看电子专业,起步价都是三千,这时,我更理解了专业的区别。
我上大学时,随时跟弟弟妹妹说着学校里的事。那时妹妹总跟我说,她在她的圈子里就是个事事通,周围的同学没有很亲的人已经读大学了,她所知道的正是他们感觉神秘又不得而知的。弟弟考大学时,我已经大学毕业了。那时充分了解了城市、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性。城市和学校,关系着大环境,考研或工作时,这些环境逐渐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一流的学校,有着开阔的视野,他们一部分毕业生出国留学,一部分考研,其他的很少。三流的学校,一部分考研,考研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占一小部分,隔壁班一个宿舍临近考研了,集体绣花,通通放弃了。大环境下人的行为,在身处其中的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而没在其中的人,做起来就要力排众议,孤军奋战,拼尽全力,达到的目的只是另一种环境中自然而然达到的。
弟弟考学时,我对这些因素有了切身的体会,给他分析了这些因素,又结合他的爱好,选择了电子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本职工作,干的不错。
妹妹本来喜欢服装设计,但是报这个专业需要交两张绘画作品。这就把她吓住了(其实后来发现很简单的,还是眼界窄了,自己把自己吓住了),因为没有特坚决的专业,就没有坚持专业不接受调剂,被调剂成了完全不适合女生干的职业(安全管理,还是针对煤矿的)。她毕业后,一直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
我学的化工专业,本科毕业工资太低,还只能去工厂,所以就努力又考了研,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工设计类工作,没有直接身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工厂之中,但也还有关系。各方面也还算凑合。
填报高考志愿,决定了很多人一生的走向,多少人学习时拼尽了全力,在选择方向时,却随便一指,这里就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