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滑向深处,秋风拂走了夏的浮躁和雨季的阴霾,一树红枫点燃了秋色,一季秋色渲染了张家港,悄悄抹上了一层秋色。
张家港的今天,感觉有些凉了。随着时光的流转,季节的更迭,流光已入深秋的画卷,这个五彩斑斓的深秋,迎着秋风,领略了张家港醉美的秋色。
香山,你自然会想起杨朔那篇著名散文《香山红叶》,这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北京的香山,固是美丽,想来这样红叶染遍的时节定是人潮涌动的。
据说,中国有36座香山。同样是香山,江苏张家港的香山濒临长江,周边又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相形映衬之下其山势更加嵯峨峻拔。
山不在高,香山最高处海拔136.6米,是张家港市的最高点。虽比不北京香山,但张家港香山也是大有历史的。大禹治水东南时到过香山,留下“圣过潭”古迹;姜子牙助周灭纣后,遵王命东游,寻访泰伯、仲雍后裔,曾于香山北麓江边垂钓过,留下钓鱼矶古迹;公元前488年,吴王夫差曾携西施上香山采香而留下“采香径”遗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小住于香山梅花堂,植梅栽竹,吟诗作画,并亲自为堂题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香山桃花涧。
在一季芳华的沉淀后,香山脚下的枫叶最终“热情燃烧”了起来,烧尽秋天的萧瑟,留下简单纯净,亦活力满满。
蓝的是天空,翠的是湖水,赤橙黄绿青蓝紫,深深浅浅错落有致,或浅黄、或火红。
香山的秋天,依旧清丽动人,依旧温柔婉约,也许连秋天,都不肯待它太刻薄。比起香山的春天,香山的秋更多了一份清,一份晴,漂浮着淡然悠远的气息。
不为赶路,也不是路过,而是刻意地与秋接近,是一种寻找或者享受,更是与秋叙旧。
香山下有湖,站在湖边,有着远眺香山的最佳视角,聆风塔傲立香山之巅,湖山相接,当为张家港一张美丽的明信片。
江南,离不开的是水,水赋予了香山的灵秀。岸边的亭榭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湖面,格外绚丽和明媚,令人赏心悦目。
的确,香山的秋天是很美的。沿湖而行,香山的秋天虽不及春天生机勃勃,但片片红叶灿若云霞,让人置身于一幅重彩的油画之中。
张家港的秋天,是一定要去看一场银杏的。双杏寺,光听这名字,就能想象到会有多美了吧。双杏寺位于大新镇年丰村,传说明天启年间,住持不二和尚于寺前手植银杏两株,于是得名“双杏寺” 。
清康熙十三年(1674),为避台风而困顿于双杏寺的船家,在其内大烧纸钱求神护佑,不慎酿成严重火灾,牵东扯西将庙宇连同街道焚毁。定居于广袤圩地上的百姓以“火”为首忧,故在双杏寺原址建成规模颇大的城隍庙,住持和尚又在原来两株银杏树之西新植银杏一株。所以,双杏寺的银杏树一共有三株,均有百年之上的历史。
寺内三株古银杏根脉相连、亭亭如盖、枝叶交错,寺庙的黄,银杏的黄,天空的蓝,宛如油画,仅仅三株银杏树,足以撑起张家港这个季节的颜值。
如今的银杏古树已经参天盖地,站在银杏古树下,迎着淡淡的微风,闭上眼睛,我仿佛能够感受数百年以前的时光,如同和银杏古树融为一体,阅尽银杏这数百年独处的日子。
几度风雨,几经沧桑,三棵银杏树,守护着古寺,细看岁月流淌。原本肃穆的建筑变得柔情,仿佛世事纷扰都不能到达这里。
春之后有秋,冬之后有夏。万物转化中蕴藏着生命的憧憬,如这三棵银杏,绿了变黄,黄了变绿,这便是生命的轮回,而在这一刻,我们有了最美的相遇。
在寺内你感受不到红尘的繁华与喧闹,只有淡淡的香火气息,偶尔会碰上几位寺内的僧人,但都是微微点头示意,很少会直接交流,这份默契如同银杏古树一样,不需要过多的表达什么,但就是让人无比的舒心。
悠悠的钟声响起,一片银杏伴随钟声落下,又一僧人恰巧走过,更添一份禅意了,感受到了更多宁静。
除了双杏寺的银杏,最有名的莫过于大新银杏林了,进入十一月,银杏叶就开始泛黄了。到了中下旬,去欣赏拍照的人一波又一波。
滨江公园里,银杏树高大而挺拔,不经意间便飘落几片金叶子,诉说着属于这个季节的独特魅力。
成片的银杏树,落下的银杏叶铺就了遍地黄金。哪怕不喜拍照,漫步在厚厚一层银杏叶上,满满的拥抱秋天的感觉。
走在银杏树下的时候,抬头仰望,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
悠远的天空,时不时飘落的金黄银杏叶,配着略有寒意的江风.....让人甚是倍感舒适。
秋风趟过张家港,尽是安静又美好的时光。这山,这水,这红枫,这银杏……陪伴我。秋风秋色秋意浓,张家港秋色如酒。初饮,风生水起;再饮,心明如镜。
相对于张家港南京 ,我更喜欢“沙洲”这个更显诗意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