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研读第七课教材时,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梳理《荷叶母亲》的脉络:
一、以莲为线索:送莲(1)——忆莲(2.3)——观莲(4—7)——悟莲(8.9)。
二、从记叙顺序的角度:顺叙(1)——插叙(2.3)——顺叙(4—9)。
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记叙(1—3)——描写(4—7)——抒情、议论(8.9)。
四、从情节发展的角度:送莲(引子)——忆莲(开端)——观莲(发展)——(雨)打莲(高潮)——(荷叶)护莲(结局)。
五、以人物为线索:父亲——祖父——大家庭——姊妹三个——母亲。这条线索更加隐蔽 ,文本以“父亲”开始,以“母亲”结尾,首尾呼应。中间穿插全家人,以“姊妹三个”为重点(以“红莲”为喻),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含蓄地表现一家人的温馨和谐,别具匠心,意味深长。
六、主体部分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
七、主体部分以红莲所处环境的变化为线索: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覆盖在红莲上面——雨势并不减退。
八、主体部分以情节发展为线索:莲花初开(开端)——红莲绽放(发展)——雨打红莲(高潮)——荷叶荫蔽(结局)。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对文本的解读更加全面,对作者思路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文本结构的把握更加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