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妞儿大概两岁开始,就特别喜欢涂鸦,有些涂鸦看似画的有模有样,大人也习惯说画得好、画得像。殊不知,其实有些涂鸦痕迹是受了大人教形象画的影响,有经验的人应该可以看出不流畅、固定画法等弊端。
有时候看到小妞在那专注的涂鸦着,便想着应该多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画,所以毫不犹豫的入了鸟居昭美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两本书,但还看的比较浅显。
鸟昭居美在书中说,一定不要教孩子形象画,也就是那些简笔画,一定一定不要教给孩子!画画不比认字这些记忆学习,它不是传授-记忆-掌握这样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创作,与音乐类似的创作,是作者情绪的表达。
创作是无法教授出来的,孩子在九岁前都不需要学习任何画画技巧,需要的仅仅是想画就画的环境,以及让其体会到画画的乐趣。
这个阶段的孩子,与其说是看她画,不如说是在听她画。下笔前,说想画一个妈妈,可能画完了,画出来的是一个气球。她会边画边念叨,想画什么,又画了什么,然后画里的它们在做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动手随意画、大人在旁边听与陪伴的过程。
之前我的那篇《温情一刻 | 与小妞边说边画》,便是我们母女俩一边念叨一边随意涂鸦的过程。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她自己在那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有的时候也还是央着我们大人画给她看,可能是孩子喜欢那种陪伴的感觉吧。
02.
这两本鸟居昭美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的书,买了小半年了吧,零零散散的看着,也没有认真的做过笔记,只是在书上折了页、画了线。
昨晚又拿出来翻了翻,看到书里的一段话,大致是说画画,是把自己认识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并不是边看边画。我想,写作也是一样的,更多的是写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画画与写作,都是作者在创作,通过画或者文字,传达出作者的想法与情绪。
我有时候很苦恼,说自己写的东西太浅显,深刻的内容很少、独到的见解也不多。峰哥就说我:那是你经历简单、想法简单,看问题不深,写出来的体会自然也就不深刻了。我想了想,大概是这样子的。
03.
文字的信息分记录信息、评价信息和规范信息。这是苹果,是一条记录信息;苹果好吃,这是一条评价信息;快把苹果吃掉,则是一条规范信息。
一篇文章,当记录信息过多而又不生动有趣时,就让人觉得古板;当评价信息过多且让人没有同感,则会让人觉得在夸夸其谈;而规范信息写得让人无法接受时,那就是在说教。把这些三类信息,合理有序、拿捏准备的分布在文章中,才让能引人入胜吧。
很多时候,还是输入太少,所以输出不多。没有花时间去看书、没有那么丰富的经历,也不会去深入的思考某个问题,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浅显。
量产变引起质变,当质量没有上来的时候,应该多去追求数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