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事》的由来,书页上的介绍是1947年瑞士出版商梅尔莫提议定期给科莱特送一束不同的花; 作为交换,科莱特要描绘众花中的一种。1948年题为《花事》的小集子正式出版。
二十二种花卉在科莱特的笔下再现,玫瑰,百合,兰花,郁金香,栀子花,马蹄莲……作为只知花美却不能辨其美的我来说,对她笔下的花大都不了解,甚至从来没有听过见过,至多只在某些画册页面上窥见,不能明确某种花卉的某种特质,却也能从她的笔下看出一些自然的美好,笔记本里摘抄出一些语句片断,也算深化一点记忆吧。
即使不知道花名也喜欢家中有一些花在,花开花落总有一番风情,最寂寞不过一株一株花落枯萎不过抽枝发芽。现在的家里只有几株不开花的的绿萝和富贵竹,总想要再带回一些能开出花的家伙,却又总是担心照顾不好不能养活,毕竟也是曾经养坏过仙人掌的人。
昨天的梦里,是在高中的教室里做习题,还没做完的先前题目,老师又新安排了任务。一片抗议声中奇怪地在我眼前多出了好几盆花,换盆,加水,摆弄上好一会儿,也没有弄清楚梦里出现的是什么花,就记得淡紫的色彩,近似椭圆的花形,若有似无的香气。
《花事》和《茜多和野孩子》都是科莱特的作品集,是在书到手后才知道的事情,所以两本小书里有一些重叠的部分,像是《茜多》和《葡萄卷须》。散文集,杂文集这样由小故事穿插而成的书,读起来总是轻松一些,不用太费精力,两本看完统共也没有花多少时间。
《茜多》和《上尉》里描述的是科莱特的母亲和父亲,其中更喜欢的是《茜多》,茜多所营造出的多彩的花园,送给科莱特的凌晨三点半钟,
“凌晨三点半,一切尚沉睡在一片原始、潮湿、混沌的蓝色之中,当我走下沙地小径,浓重的雾气先是打湿了我的腿,然后是我结实的小身躯,漫到我的嘴唇,耳朵还有比身上任何部分都敏感的鼻孔里……我独自走着,这片淳朴少思的土地没有危险,就是在这条小路上,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意识到不可言说的优雅,感觉到自己和迎面扑来的第一阵风,第一只鸟儿以及从天边喷薄而出的那椭圆形的太阳息息相通……”
预测天气的方法,总是在花园和家里忙碌的母亲,给了科莱特最接近自然的生活和成长,自然里成长的孩子总是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亲近。或许正因为生长于自然之中,才能如此自然地描绘出美好的花事和成长中的小事。
读的时候也总能想起我自家的房子并没有花园不过好在屋后有一片空地,也曾经有过欣欣向荣的画面,枇杷树,芭乐树,木瓜树,虽不太结果且只生长了一年的葡萄架,还有地面零散的菊花,太阳花以及偶尔种点小葱,蒜头,另外还有一些自由生长的野草杂草。没有精心打理,也总是自然开花、结果、落叶。没有高科技手机的时代,照相机也还得用胶卷的年份里,自然没有留下的那一小片地的图像画面。不过还好,我总还记得那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