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上,三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男孩大约3、4岁,苦着一张小脸。
可能是刚才的什么活动孩子表现的不甚理想,从上车开始,爸爸就非常生气地训斥他。
他的奶奶站在爸爸旁边,时不时地应和一声,“你再这样就不要你了!”
小男孩忍着忍着就开始哭,向妈妈伸出手,妈妈很明显地避开了,表情冷漠地看向窗外。
车上没有一个人搭腔,空气极度紧张。
一站后,他们下了车,孩子可怜兮兮地跟在大人们身后,边走边哭。
严厉的家长,委屈的孩子。
这样的画面你是不是也“似曾相识”呢?
以前,很多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话,觉得养孩子就要严格一些,不然将来“不成器”。现在大家越来越文明了,将动手改成了“动口”。
用严厉的语气训斥他,用恐怖的想象吓唬他,似乎这样,孩子就会更努力,更听话。
也许,家长会发现,在一次严厉的“教训”后,孩子的表现,学习都会提升。暗喜之余,便以为有用。可过不了多久,孩子的各种问题又会再次复燃,得过经验的家长可能会用更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订更高的计划,说更可怕的话。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人类行为的动机一般有两种:
◆回避不快
◆追求快感。
在人受到恐惧和压力时,会有“战斗或逃跑”的应激反应。体内会产生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物质,它会令人心跳加速,使血液加速供应大脑和骨骼肌。因为不管战斗还是逃跑,都是需要爆发力的行为,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就是让大脑和身体做好这种准备,它让人的头脑更加清醒,专注力也会大幅提升,使人在瞬间判断自己该战斗还是逃跑。
这时候人是恐惧的。经常有大人吓唬孩子,“你再不去做什么什么,我就不要你了!”或者“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是不是想挨打!”这时候,孩子会被紧迫感和压力支配,体内必然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结果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了逃避恐怖、不快,批评、责骂而努力学习。
再比如,有些公司经常给员工制造恐怖氛围来刺激生产:
“这月业绩不好,下月就走人!”
“在这样下去,我们就要吃土了!”
员工可能会因为恐惧而努力,可这个月刚不用“走人”,下个月又要“吃土”,人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很快就“疲软”了。
去甲肾上腺素的敌人是“习惯”。
那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为了回避不快,而激发出来的动机是立竿见影,速效的。而人不可能一直保持“处于危险中”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维持半年或一年必然会出问题,有些人身体崩溃了,有些人的心理或精神都会出现问题。
从强度上来讲“拼命努力”,这种事情最多只能持续一个月,再长就会让身心的疲劳不断累积,不但工作效率会下降,健康也将受到损害。
去甲肾上腺素型的上司是批评型的指导,下属平时犯一点小错就被严厉批评的话,那么在犯重大错误的时候,批评就失去了作用。批评指正部下的错误固然重要,但上司切忌记每一天、每一次犯错都批评部下。
放在亲子关系中。
孩子总是为了逃避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努力,很容易就会丧失动力。并且在一次次的惊吓中,会觉得自己和父母、老师、甚至课业都是对立的。
“我们不是一个阵营的,我凭什么要为你考虑?”是很多让家长、老师头痛的“熊孩子”的潜台词。
长久的打压会让人对自身产生怀疑,孩子可能会变得易怒暴躁,又或者胆小懦弱,战战兢兢。
而聪明的家长懂得放手,知道要把握时机赞美孩子,不会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也不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会太近也不会太远,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又不会因为过度期望而喘不过气。
喜欢你,就会亲近你,亲近你,自然会为了你愿望努力。
这种良性关系也适应于职场。
人在得到奖励和鼓励时,脑内会分泌“幸福物质”多巴胺。
多巴胺型的指导,即表扬型指导,可以让人长时间保持好心情和积极性,这种指导应用于孩子教育,可以不断给他们的成长输送养料,应用于工作,则可以帮助部下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不管在教育还是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多巴安型指导为主,只有对严重的错误才采取去甲肾上腺素型指导,最重要的是两种类型的指导,要合理平衡的运用。
我们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刀枪剑戟,而是鲜花与巧克力。我们成长不是恐惧与威吓的结果,而是微笑与赞美。
——《好人是怎样得到好报的》【美】琳达·凯普兰·萨勒 罗苹·科瓦尔。
好了,说到这里我总结一下。
◈人类行为的动机有两点:逃避不快和追求快乐。
◈当人感到不快时,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帮助我们逃跑或战斗。
◈严厉的批评和管教会令人产生去甲肾上腺素,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它立竿见影,却不能长时间维持。
◈赞美和表扬会令人产生幸福物质“多巴胺”。它同样也会令人产生动机。
◈最重要的是两种方式要合理的运用。
个人公众号【貘谈闲话】ID:motalk818
聊心理,聊影视,聊绘画,聊菜谱,聊各种有聊之事~
欢迎各种勾搭~
参考文献:
《思维改变生活》[澳]埃德尔曼
《拖延心理学》【美】简·博克、莱诺拉·袁
《自控力》[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
《少有人走的路》【美】M·斯科特·派克
TED,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