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有八苦,生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人生在世,亦如身处荆棘之林,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就伤其身痛其骨。因此,若要不痛不苦,须得学会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不动。如此仿佛确能不痛不苦,心如止水,对于尘世纷纷扰扰,得失幸事,自能从容对待,收获安逸的幸福。
“这是个小小的,拥挤的,温暖的世界。”文化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中因碰撞而丰富多彩。对于幸福,日本文学家村上春树提出了“小确幸”的概念。小小而确实的幸福,稍纵即逝的美好。或是晨曦,一缕阳光照耀,或是闲庭信步,一抹月光凉如雪,亦或是街边视线交错,看到喜爱之人。但是我无法做到如佛所说,不动不伤,亦不满足于那短暂的幸福,用那一刻欢愉,换无尽惆怅。那么又要如何才能感知幸福?
夜晚总是让人畏惧,辗转难眠下仿佛茫茫大地只有你一人游离其中,长夜的孤独让你渴望陪伴和指引。
一个周末,朋友叫我陪她去福利院,徘徊于福利院门前,脑海中浮现的是和老人欢快交谈,嘘寒问暖的场景,我可以带给他们喜悦,他们可以给我带来沉静。但是当我踏入房间那一刻,凌乱的床铺,苍白的面孔,长长短短的呻吟声,空气中弥漫着死亡和腐臭的气息。我感到无尽的郁塞和本能的排斥,即使良知告诉我这或许不对。身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对于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无欢迎之意,只是略略瞥了一眼。
在病房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而我几乎是数着每一秒度过的。长时间的痛苦和席卷而来的无力感让我有逃离的冲动。如果短暂的停留都让我感觉到痛苦,那么这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呢?他是如何在这日日夜夜的煎熬中一个人忍受这孤病交加的折磨?若此刻,我是这位久不曾下床走动,身体已经僵硬,右腿截肢的伤口时常隐隐作痛,厚重的棉被形成的闷热气息让伤口似有蚂蚁在撕咬,喉咙里长久的积痰让我疲于开口说话,只剩下眼前那沉沉暮霭,那么,我的幸福又真的存在吗?
“时间到了,我们该回去了。”同伴的催促让我在臆想中抽离。起身一刻听到一句谢谢,那时我并未感觉到幸福。老人的痛苦虽然缠绕我一段时间却令我开始感知幸福。一日无事是幸福,一日忙碌也是幸福,和朋友交谈是幸福,静静一人也是幸福,在阳光下我都可以是幸福。幸福在我心中无定义,取决于彼时彼刻你内心的动率。或许,当你活得不再那么自我,不再囿于自观,交换角色,尝试去感知他人的痛苦,幸福便会化作天使轻叩门扉。
如果有一天,上帝可以擦干他们一切的泪水,不再有悲伤,哭号,因为我们一直同在;如果有一天,世界可以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上面有蓝色天空,绿色的地,金黄的麦田上不时跑过一群鸭。
2016年9月